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翁同徘在康有为、张骞等人劝告不宜久留京城的情况下,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离京归籍江苏常熟。缘由6月11日(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正式颁诏,宣布《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从而揭开了“百日维新”帷幕。  相似文献   
92.
《周礼》被誉为"三礼之首",历代研究者对其看法差异颇多,尤以宋代学者最为显著,或有尽信周礼之学的,或有借周礼复古为名大行改革变法之事者,或有对周礼怀疑乃至斥责其为虚妄之言者,本文将两宋之时对周礼各持己见的学者观点总结起来进行比较,大抵可分为四派,借此一窥宋代经学的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93.
正站在当代的时间点上眺望,平水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宛如一座掩映在浓荫密林中斑驳陆离的城堡。我们看到,在唐、宋、元、明、清的诗人群体中,这城堡迎接过李白、杜甫、李商隐;迎接过苏轼三兄弟,陆游、王安石、欧阳修;还有元好问、陈子龙、陈维崧、龚自珍等等。从公元601年《切韵》的诞生到公元1008年《广韵》的推出,407年间,《切韵》韵部的  相似文献   
94.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变革的大时代。为了图强称霸,各国都先后程度不同地进行了变法。战国的变法运动自魏国开始,之后相继在各国轰轰烈烈地展开。魏国何以先他国而率先进行变法,这是由富国强兵的主观目的、狭小分散的地理形势、晋国改革传统的影响、政局稳定的保障以及魏文侯的决策与支持等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分析魏国率先变法的原因,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战国初期的局势,而且可以形成对历史上成功变法一般规律的认识与总结。  相似文献   
95.
关于战国吴起变法起始的年代,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其原因之一在于对"期年"的解释存在分歧.本文从文字训诂入手,对"期"和"期年"进行解释,认为"期年"具有"一年"与"十年"两义.并结合对典籍的文本分析,从而得出吴起变法之起始年代.  相似文献   
96.
仰望鸣条岗     
山西夏县涑水河畔的小晁村,一座高不过百米的峨嵋岭上,横亘一脊黄土岗丘,因风吹树枝发声而名之曰"鸣条岗"。岗上古柏森森,枝条繁茂,根扣大地,蔚为壮观。岗丘东起夏县,西接临猗,背稷山,带涑水,从古至今就是一块风水宝地,葬有酒仙杜康,纸圣蔡伦,史家司马光。一座巍巍的鸣条岗,引来千年络绎不绝的仰望。笔者长久地仰望着鸣条岗上的司马温公祠那座安放灵魂的建筑,红墙青瓦及古朴厚重的门扉袒露出斑驳的痕迹,诉说着  相似文献   
97.
王爱军 《环球人物》2013,(13):87-89
官位不比范仲淹低,德行不比范仲淹差范纯仁,字尧夫,谥忠宣。著有文集《范忠宣公集》20卷、《台谏论事》5卷、《边防奏议》20卷。《全宋词》中收录了他的《鹧鸪天》:腊后春前暖律催,日和风暖欲开梅。公方结客寻佳景,我亦忘形趁酒杯。添歌管,续尊罍。更阑烛短未能回。清欢莫待相期约,乘兴来时便可来。  相似文献   
98.
泰宁的山水格外招引禀赋非凡之士。宋代,泰宁山谷走出了科举状元叶祖洽、邹应龙,迎来了儒学宗师朱熹,民族英雄李纲也曾在此厝居论学。他们或苦心磨砺,以求兼济天下;或静心潜志,不问世事更迭。这些名人留下的治学事迹是泰宁精神遗产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99.
杨槐  袁林 《新疆钱币》2005,(3):25-32
钱剑夫先生在《秦汉货币史稿》中说:“秦自商鞅变法,民富国强,其币制亦必有所更新。”①黄锡全先生在《先秦货币通论》中指出:商鞅第二次改革中“统一度、量、衡制,‘平斗桶(斛)权衡丈尺’,其中当包括有统一货币之内容”圆。我们结合史料对上述观点作了进一步探讨,初步认为:“调轻重”作为二次变法中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可能是调整货币等级、开始发行一两型圜钱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0.
熙丰党争,除了围绕新法具体内容而展开的争论外,还在“祖宗之法”、“义利”、“开源节流”等深层次问题上进行了辩论。王安石认为“祖宗之法不足守”,而反对派则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从实践来看,变法派观点更符合实际,切实可行,但变革对象只是政策设施,而不是赵氏政权“维系防范的基本原则”。王安石引用发挥《易》中的“利义之和”观点,为理财制造舆论,而反对派则直接援引孔、孟的义利对立观点,批评和阻挠变法中的理财。在如何理财上,王安石主张节流但更强调开源,反对派则坚守节流反对开源。这三方面内容,层层深入,是两党争斗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