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篇
  免费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介休绵山开放两年来,“五一”、“十一”两个长假期间,游人之多,均位列山西诸景区榜首,最多的一天,游客达3万余人,超过了著名的五台山与平遥古城,成为山西旅  相似文献   
102.
济南玉函山隋代摩崖龛窟造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函山摩崖造像以其众多的纪年造像题记 ,早在 2 0世纪 2 0年代就为学术界所知 ,但迄今仍无调查报告面世。作者以多次现场调查为基础 ,详细叙述各龛造像的现存情况 ,包括龛像尺寸。造像内容。题材。形制。题记等 ,希望能够为学术界提供一些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03.
道教,是中华民族思想的产物。遗存在四川蒲江县飞仙阁的唐代道教造像,是道家化、宗教观用艺术表现手法,独特呈现在世人面前的道教石窟艺术。并且每一龛都自成一个世界,隐藏着教化的历史,蕴含着神秘哲理。蒲江曾是“五斗米道”二十四治主簿山治所在地,位居该县的飞仙阁道教造像,宣示和阐述了信众们为长生、常乐而祈求改变命运的追求和愿望,从而使我们认识到:道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而且是研究多学科的哲学,是历史的延续。蒲江飞仙阁遗存的道教造像。与蜀中各地遗存的大量佛、道石刻造像一样,充实、丰富了四川道教造像题材,从而突显了蜀地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4.
麦枳山石窟收藏有大量经卷书、碑碣拓片、造像、壁画、陶瓷、青铜、书法、绘画、玉器、雕版等各类物2000余件,它们从不同角度记录和反映了麦积山石窟的历史沿革、时代变迁、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为我们探寻和了解麦积山石窟的繁荣与兴衰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5.
本文对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士山盘铭文中王册命士山的一段文字提出了自己的解释,释出其中未识之字“方”,认为“徵(惩)”后的“服”字为治服或来服,“服”的对象均为方国或部族名。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109.
寻道鹤鸣山     
立山 《旅游》2010,(5):66-71
公元前5世纪左右,一个名叫李耳的藏室吏在竹简上艰难刻下五千字的著作《道德经》之后,出关,消失在西行的路上和中国的史册里——后世奉李耳为道家的创始人,并尊称其为老子。一直到公元2世纪的某一年,李耳才又忽然现身。这次他是以神的形象(太上老君)出现,并且赋予一个名叫张道陵的人以神启,这一年是公元142年,地点在今四川省大邑县鹤鸣山。于是张道陵成为道教的创始人,而鹤鸣山则被公认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此后的故事在神迹和现实的交汇中向前演进,赋予这座山一种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0.
城头山遗址作为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因发现屈家岭文化城址和大溪文化城墙及汤家岗文化水稻田而著名,号称"中国第一城"。城头山地区文明为本土文化发展起来的原生型文明。作为早期邦国文明,城头山地区文明起源经历了农耕聚落—中心聚落—邦国三个阶段。城市(包括礼仪建筑)、文字、服饰(包括玉佩饰)是城头山地区文明起源的要素和形成的标准。城头山地区文明向成熟文明发展最后融入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城头山地区邦国文明的产生是中国早期文明产生的一种模式,在长江中游乃至中国早期文明起源中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中国早期文明经历了一个小国寡民式的邦国文明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