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18世纪末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中英关系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英国国家图书馆保存有随团制图员亚历山大绘制的一份完整的访华见闻图。由于绘图者视角的特殊性,这批绘画成为研究当时中国社会不可多得的形象史料。画家描绘了各个阶层、各种职业的人物肖像,也描绘了交通工具、建筑、军事、运河等场景。从社会学角度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生活状况,以及中英在军力、船舰、生产方式、宗教风俗等多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32.
路程 《文物春秋》2006,(3):70-71
本文对河北宣化清真南寺的《重修礼拜寺记》碑的碑文进行了研读,考证了碑文内容、撰文者及立碑的缘由,认为此碑是我国系统介绍伊斯兰教五大功修的第一通汉文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33.
贾敏峰  贾宝峰 《文物春秋》2006,(3):11-13,28
定州开元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北魏时期,前后相沿1000多年,虽几经毁废,但从兴建直到元代以前,开元寺一直作为北方著名的大寺院而存在,倍受皇家重视。明清两代,开元寺塔在开元寺中的位置日益突出。清乾隆至道光戊戌年间(1838年),开元寺除塔之外的所有建筑湮没无存。  相似文献   
34.
致力于考述成都武侯祠碑刻沿革与现状的《武侯祠碑刻之沿革与现状》的(一)、(二)、(三)等文,已先后刊载于《四川文物》和《成都大学学报》。本文为其续篇。至此,祠内1949年以前镌刻的碑刻除唐代镌刻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外,已全部整理完毕。唐碑之沿革与现状,因其内容庞杂,拟专文考述。  相似文献   
35.
汉源花椒,史称黎椒,又叫贡椒、清椒、子母椒或娃娃椒、玄奘椒或唐椒等名。  相似文献   
36.
李军 《文物春秋》2004,(2):77-78
<正> 1998年7月,邢台市平乡县橡胶厂在董庄村南取土时发现一座砖室墓,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平乡县文物保管所遂派人前往调查。该砖室墓坐北朝南,墓道已被破坏,墓室为圆形,穹窿顶,砖雕仿木结构,高2米,直径3米。位于墓室北部的砖砌棺床拆毁殆尽,未见人骨及随葬品。 墓室周壁有砖砌倚柱6根,柱间连以兰额,额上有枋,柱头有单昂一斗三升仿木斗拱。东西两壁分别有仿木结构的牌坊或房屋,北壁有壁龛。其中西壁房屋造型错落有致,枋、斗拱、昂、瓦及棂窗、妇人启门等制作精细  相似文献   
37.
北朝佛教石刻是研究甘肃地区北朝佛教思想、佛教雕刻艺术非常珍贵的材料。本文对甘肃省博物馆所藏两件造像塔、碑作了介绍,并就题材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38.
本文主要目的为重新对元代初期之书画鉴赏家及收藏家汤生平之考证及与其同时文人往来之情形。因此,本文除了藉用地方志、文集、诗集及书画题跋等为佐证之外,同时也将汤父亲汤炳龙之背景,与其他宋末元初文人、画家之交往,及对汤仕途之影响作进一步研究。本论文之结论则定汤约生于1250年代中期,而卒于1310年代中期;乃确定汤活跃于元代初期,且旅居杭州多年,最后移居且卒于北京。汤撰有二书,现仅存《画鉴》一书。此书对了解元初绘画发展及收藏品味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9.
龙藏寺碑刻立于隋开皇六年(586年),现位于正定隆兴寺大悲阁月台东侧,是我国现存的著名碑刻之一。本文对原碑文及内容做了浅析,并就张公礼撰或书的问题、龙藏寺碑的位置变化、1987年原碑升高时发现的龟趺座及龙藏寺与隆兴寺的关系等问题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40.
《大元故周侯神道之碑》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南6.5公里之南王乡南王村西约100米处,为定襄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碑为青石质,通高355厘米,宽122厘米,厚45厘米(图一)。碑首呈半圆形,高96厘米。碑首正面,边刻二龙戏珠,龙首向下,嘴闭合。碑额篆书“大元故周侯神道之碑”,三行九字(图二)。碑首背面,亦刻二龙,形如碑首正面,中心无刻字。碑身高259厘米,两边为抹棱,饰以云纹,左下边饰以龙纹,龙首模糊。碑座深埋地下,形制不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