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史菲 《神州》2012,(21):17
嵇康是魏晋竹林玄学的代表人物,其养生重在养神之观念成为魏晋玄学养生思想的主要代表。文章结合文学、美学、哲学等相关理论,从嵇康的养生观念探讨其生命哲学所折射出的高士情怀及其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72.
王若水在他的著作中谈到他上书毛泽东惹出大祸一事,我是亲历者。这件事的导火线是《人民日报》1972年10月14日发表了一整版的批判林彪煽动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的3篇文章。其中两篇是我约稿和初步加工的,另一篇短文则是我动手写的。现在我写出本文,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并介绍王若水同志有关的  相似文献   
73.
苏联作为一个大国目前已经不存在了,其剧变的特点是"静悄悄的革命"或称"天鹅绒革命",在一个超级大国,国内外敌对势力没动一枪一卒,共产党从上而下交权,其深层次原因之一就是多元化的社会思潮泛滥,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最终瓦解了社会主义的存在基础。这种多元化社会思潮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于戈尔巴乔夫失败的改革及一系列的外部原因导致的。  相似文献   
74.
战后日本女性文学伴随着日本社会体制的剧烈变化,以及民主主义思潮的冲击,女权主义的鼓噪和经济高速增长下衍生的都市化情怀的洗礼,呈现出与以往全然不同的盛况,使同时代的日本女性文学基于富饶的时代土壤,开出绚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75.
孙中民 《沧桑》2009,(4):69-70,72
当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社会思潮异常活跃,且呈现多元化、趋利化与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既有必要,也有价值认同的基础。要尊重各种社会思潮的差异性与应有的社会地位,也要对其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76.
77.
超国家主义思潮是一战后日本社会出现的一股右翼思潮。它以“改造与革新”为口号。它的形成与当时的国民心态密切相关。它是群体心理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78.
〈正〉新简约主义建筑强调建筑的坚固、耐久和简洁的特性,是当代欧洲建筑思潮的主要流派之一。 一代设计大师兰普尼亚尼首先提出的新简约主义的建筑理念——简洁、纯净、沉默、精致、持久、秩序。他认为,它的外观可以不出众,但内里必须是具有合理实用性、精细做工,以及谨慎的精饰。如今,具有非凡寓意和启发意义的"新简约主义"已成为一种非常复杂的概念,它以流畅的线条与流动的空间作为最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9.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侵华步伐,主张侵略中国东北地区(为征服全中国之前一步)的思潮充斥日本朝野上下。日本入侵中国东三省之际.日本的这种侵略思潮更加弥漫于其国民脑海。报社记、评论家室伏高信一反其国民的战争狂醉,在他于1931年11月完成的(满蒙论)这部作中,对日本国内的侵略思潮进行了系统驳斥。他向日本国民提出了日本侵略中国必将引发世界大战的灾难进而危及日本的生存的警告,抨击、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野心和本质,呼吁日本国民从战争思潮中迅速觉醒,指出日本的出路是从中国撤军,走与中国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道路。这种认识,在当年日本狂呼“到满洲去”的战争狂醉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即使在历史车轮进入21世纪的今天,对于日本国民的对战争的反省,对于中日两国人民总结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教训,着眼于未来,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0.
“社会改造”思潮的兴起与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以市场为纽带的生产联系、产品交换日益加强。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超出任何个人、家庭和个体生产单位的“社会”问题日益凸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不再是任何局部变革的问题,社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全面改造和社会转型,成为挽救中华民族的惟一出路,“社会改造”思潮蓬勃兴起。社会思潮的转变必然导致学术思潮的呼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