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0篇
  24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黄雯泽 《神州》2014,(5):246-246
西方的未来主义思潮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流行于世界的各个国家,主要在于思索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这一思潮的出现影响着大众对社会的认知和思想,同时也决定了政府部门的一些公共决策,而未来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在于对人类命运的关心,他们所受用的人类社会发展的预测方式都是基于科学的计算和推理,而且推崇通过社会管理的方式来进行人类社会的改革,并且对现代社会的人类发展理念,社会改革等等都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不可否认未来主义也存在自身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侯云灏 《史学月刊》2002,4(6):5-13,41
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受“左”倾思潮影响的教条主义史学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史学危机的呼声不绝于耳,西方各种史学思潮纷至沓来。史学工作者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实际,重新学习,调整步伐,注重历史学的学科特性,与时俱进,使马克思主义史学获得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3.
在战后欧洲联合进程中,一直存在“欧洲联邦主义”(Eurofederalism,以下简称“联邦主义”)和“政府间主义”(intergovernmentalism)两种主张。20世纪80年代,一位曾在欧共体委员会任职的英国人写道:“联邦主义和政府间主义,超国家主义和不同民族国家间的合作:关于欧洲的两种概念……从共同体建立的初期起就在彼此竞争。”它们涉及到欧洲联合要达到什么  相似文献   
14.
对洪秀全的评价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之前,清政府称其为"逆首";清末革命党为反满需要,尊其为民族革命先烈;国民党政府继续沿用这一称呼,而共产党称其为民主革命的先驱。1949年到1976年,洪秀全被尊为人民英雄,被不断美化、神话。1976年之后,研究回归理性,洪秀全被称为起义领袖,不再被一味美化,但又出现了另一极端现象,即对其人其事全盘否定。对洪秀全评价的变化反映了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的嬗变。  相似文献   
15.
吴秋颖 《神州》2014,(15):91-91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社会的发展,思潮多元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逆的发展趋势。但是,繁杂的思潮对于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为马克思主义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教学中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引导,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新儒家之一的熊十力创造了以"体用不二"本心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通过科玄之辨,明示哲学为究体之学,且破立结合,通过批驳西学、道家和大乘空有二宗,最终构建起"体用不二"本心论这一哲学本体论。这样熊氏就会通中外,熔融古今,揭橥其本体哲学的逻辑架构,昭示了其哲学缜密的思维逻辑论证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中华民族复兴"论,就其核心概念"中华民族"与"复兴"旨趣之明确组合的思想自觉形态而言,可以说形成于民国时期,大约在20世纪10年代末和20年代早中期开始出现,九一八事变之后逐渐风行全中国。但若溯其源头,恐怕还得从清末孙中山的"振兴中华"论和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谈起。前者代表排满革命党人的汉民族主义之"光复"理想;后者则预示了后来立宪党人融合中国各民族、实现共同发展的"大民族主义"(梁启超语)之国族"振兴"愿望,它们为共同孕育这一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湖北地方某高校的实证研究为基础,探讨了当前不同社会思潮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当前高校内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内部管理和沟通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为消极社会思潮的影响留下了生存空间,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理顺高校内部的管理等工作势在必行,以应对各类社会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从刘备对兴复汉室的失望,到诸葛亮对兴复汉室的绝望,再到谯周等人对蜀汉亡国的渴望,构成了蜀汉政府内部亡国思潮的三个阶段。荆州之失和彝陵惨败,使刘备对兴复汉室产生极度失望思想,这是蜀汉亡国思潮的源头之一。刘禅的无能和北伐的失败,让诸葛亮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对兴汉已是绝望,这表明亡国思潮己在发展。此外,蜀汉建国之初,还存在另一个亡国思潮源头,该思潮代表人物先有张裕,再有李严。蜀汉后期时,谯周大唱“亡国之歌”,这两个源头于是就合流了。谯周等人对亡国有极高的渴望心态,从而使两种合流的亡国思想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亡国思潮,导致了蜀国在大敌到来之时的不抵抗政策的出台,最后使得魏国轻易灭蜀。  相似文献   
20.
祝彦 《百年潮》2006,(9):46-49
陈独秀投身于革命活动的时间其实很早,甚至从他小时候对科举制度的厌恶而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的叛逆态度,就显示出几分“革命”的性格。1901年,陈独秀东渡日本。在那里,他受到西方思潮的洗礼,接触了孙中山等革命家,使其革命性得到更大激发。创建岳王会就是陈独秀革命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