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李水城 《南方文物》2020,(1):128-129
人类是从何时开始制盐的?这个问题考古学家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在狩猎-采集经济阶段,人类靠取食动物的肉、血、奶等满足身体所需的盐分,不需要额外再补充盐,而且也不会制盐。即便进入全新世以后,世界上仍有很多狩猎-采集民族不事农耕,也不制盐,有些民族甚至不怎么吃盐。在人类历史早期,尽管还不会制盐,但大自然有天然的馈赠。在中国山西南部的运城市的河东盐池,每年春夏之交,南风袭来,池水中便自然结晶出白白的盐花。在有些盐泉出露的地区,人们甚至直接开采天然卤水食用。  相似文献   
53.
在藏族的先民中狗是它们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狗的嗅觉灵敏,勇猛异常,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藏民族原始社会,它曾经是他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得力助手。狗不仅可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食物来源,而且日夜为主人警戒,保护家畜和主人的安全。因此,在以狩猎和游牧经济为主处于早期阶段的藏民族中,狗是他  相似文献   
54.
闫晨波 《东方收藏》2023,(12):50-53
赤峰岩画资源十分丰富,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白岔河流域岩画调查开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调查和研究,如今赤峰岩画的全貌已较为清晰。赤峰岩画分布广泛、题材多样,其中风格不同、内容丰富的狩猎岩画再现了赤峰地区史前到历史时期的狩猎场景与狩猎文化,丰富了我们对赤峰地区不同阶段社会的认识,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5.
鄂伦春族的历史地域分布及生存方式与地理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伦春族是1953年才结束原始游猎生活的少数民族。今天的鄂伦春族是由东北的一些古老民族经分化融合形成的。历史上鄂伦春人分布在外兴安岭(斯塔诺夫山脉)至黑龙江各支流的广大地域。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取得完全依赖所处的地理环境。处于封闭的环境中,社会发展极为缓慢。对于这个民族,人地关系的这段历史基本上由地理环境起决定作用的。  相似文献   
56.
本文通过对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一件锥画漆奁盒上的所谓“狩猎纹”图像的具体分析,并以之与有关汉墓出土漆画和壁画图像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这件漆奁盒上锥画纹饰的主题并不是要表现“狩猎”,而主要是表现神人羽化升仙,因此,这幅图应改称为“神人羽化升仙图”。  相似文献   
57.
对战国中山国两件狩猎纹铜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文物春秋》2001,(3):56-59
1981年,河北省物研究所在平山县三汲乡穆家庄村发掘的战国时期中山鲜虞贵族墓中,出土了两件饰有狩猎纹的铜器:线刻祭祀狩猎纹铜鉴和凸铸狩猎宴乐图的铜盖豆。此考古资料已发表在《考古学集刊》5期的《河北平山三汲古城调查与墓葬发掘》一中,但中对此二器的叙述较为简单。经笔对此二器作进一步观察后,认为对铜器上的图案有再认识的必要,故撰此,不妥之处望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58.
嘉绒藏族聚居或散居在大渡河上游各分支流域(今四川省甘孜,阿坝及雅安地区的部分县),他们普遍有猎神信仰。嘉绒藏族自称嘉绒娃,即嘉绒地区的藏人。嘉绒地区处于横断  相似文献   
59.
布鲁斯·特里格(B.G.Trigger 1939-2006)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国际著名考古学家。他的两本书《时间与传统》与《考古学思想史》第一版已先后被译成中文,而《考古学思想史》第二版和《时间与传统》的重译本也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本刊的"域外视野"专栏也译介了他不少文章,应该是一位中国同行比较熟悉的西方考古学家。特里格在西方学界也享有盛誉,被称为是一位真正的文艺复兴式人物、古埃及历史学和考古学及北美东北部土著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文明起源和社会进化研究和考古学史敏锐的分析家和建筑师,也是我们了解考古知识的力量以及我们运用这些知识时承担起应有社会责任的重要指路人。他是一位多产的学者,计有论著400多篇(本)。其中《考古学思想史》被译成中文、希腊文、韩文、巴西文、意大利文、挪威文、瑞典文和西班牙文,它已成为欧美许多大学考古专业的基础教材。美国考古学家布赖恩·费根(Brian Fagan)借用法国伟大历史学家埃曼纽·勒华拉杜里(E.Le Loy Ladurie)的比喻来形容特里格。勒华拉杜里将历史学家分为两种类型:"伞兵"和"蘑菇采集者"。"伞兵"在慢慢向地面降落时,远距离观察过去,勘察远古的广袤景观。"蘑菇采集者"迷恋于泥土中的宝贝,把鼻子贴近地面。费根认为,勒华拉杜里的比喻也适用于考古学家,并且认为特里格是一位兼"伞兵"和"蘑菇采集者"的罕见学者,既关心一般性问题,也重视特殊性问题。费根说,特里格是当代一位伟大的考古学家,也是整个时代的伟大考古学家之一。本文是特里格写的一份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回顾,介绍了他的家庭背景、社会影响、大学教育以及他自己思想形成过程所受到的各种关键的学术影响。这篇自传对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一名成功的考古学者,不仅在于他是一名合格的田野工作者,更应该是一名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者。张光直对特里格有很高的评价,认为他不仅有精深的见解,而且持论公平,不属于那门那派。读者读他的文章,能中肯地把握理论上的一些基本窍门,对各派学说的要旨优劣都能把握,最后做出明智的抉择。通过阅读特里格的自传,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位伟大考古学家是如何造就的,对于中国年轻一代考古学者来说,特里格应该成为努力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60.
<正>鄂伦春族,世居黑龙江、嫩江流域,兴安岭原始山林中的游猎民族。鄂伦春,原索伦的一支,自古在兴安岭一带,以狩猎捕鱼为生。在东部的称其使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