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吴传毅 《攀登》2008,27(2):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从理论特质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继承性、创新性、开放性、时代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2.
孙凌宇 《攀登》2011,30(2):71-74
青海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地位极其重要而又极其脆弱,选择绿色发展,既符合青海实际,也是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态屏障的需要,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青海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3.
资讯     
《世界遗产》2014,(12):124-126
留住乡村记忆传承民间文脉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在屏南举行11月17—20日,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在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文联和宁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民间文艺研究所、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会、宁德市委宣传部、宁德市文联、屏南县人民政府承办。  相似文献   
84.
刘奕 《贵阳文史》2012,(4):30-32
城市是历史的聚合,也是生活的场域。唯其有人,城市才有自己的形象,才有自己的精神特质。纵观人类历史,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开启了人们的现代生活方式。进入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是人类历史进程绕不开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5.
徐春晨 《文史月刊》2012,(Z3):96-97
<正>一、前言本尼迪克特认为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无数的可能性,不同的文化通过选择和整合形成了各自的模式。在此过程中,原先没有关系的两个文化部门之间的结合会使两个领域都发生变化。以艺术和宗教的关系为例。西方的艺术传统深深地受到宗教思想的浸润,艺术描绘宗教故事与教义,使其家喻户晓,如果中世纪的艺术完全是装饰性的,与宗教无关,那么当代西方人的审美趣味就会完全不同;如果我们将艺术定义为对形式美的追求,它可以与宗教  相似文献   
86.
王本祥 《岭南文史》2011,(4):3-I0001
文化的产生、分布和传播离不开一定的地域,不同地域的文化即称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而鲜明的文化特质和风格。,  相似文献   
87.
串场河是苏北沿海人工开凿的一项集水文化、海盐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的工程。作为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串场河既是里下河的泄洪通道,同时也是一条古代的盐运河道。古串场河自唐代开河以后就肩负起海盐的运输任务,历代官府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淮盐从这里运出。它是苏北东部地区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承载着苏北千年水利水运和厚重海盐文化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88.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它既是指导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指导经济、文化和社会诸方面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我们就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我国现实基本国情出发,进一步把握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特质内涵和功能作用,因势利导,推动我国现阶段先进文化的建设。作为“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编纂的官书——社会主义新方志,  相似文献   
89.
圆明园是中国皇家园林的精华,如今已成为我们亟待保护的文化遗产。2012年海淀区正式建立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标志着三山五园的再次复兴。圆明园作为三山五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再次复兴的转型道路就是产业化。因此,本文主要论述圆明园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次从运用新媒体传播重现圆明园繁华盛景和利用圆明园文化内涵打造有价值的产品两个途径分析圆明园文化产业化价值。  相似文献   
90.
扇子本是人们用作祛暑气的纳凉工具.后来经过文人士大夫于其上施以墨趣.或经艺匠的巧雕细琢.遂成为人们置于手上把玩的艺术品。扇子也曾是文人的名片,当年文人雅士出人社交场合,折扇为必带之物,聚会时大家先从玩赏扇子开始,通过扇面的精美、扇骨的精妙、扇套的精巧,来表明各自的身份,从这个意义上说,扇子近乎面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具有艺术特质的扇子,渐渐上升为“古董”,除了有保值审美、祛暑之功能外,又添加了投资增值的功用,人们对扇子也就越发爱之不可释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