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韩骏伟 《古籍研究》2000,(1):105-108,123
《红楼梦》的写实品格一向为人称道。正如鲁迅所言:“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以来,传统的  相似文献   
52.
潘仲华 《神州》2012,(17):231+233-231,23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世界文化艺术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基本态势。中国民族音乐要在世界艺术交流中得到认可和肯定,就必须全面深透地挖掘中国民族音乐的美学因素,将其独具魅力的美学特质展示给全世界。中国民族音乐以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审美观点为基础,具有深刻地秉承和传播民族文化的特殊意义。本文对中国民族音乐蕴涵的美学特征进行了说明,并深刻解析中国民族音乐的美学因素,以期提高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53.
从258年拓跋力微率部“迁于定襄之盛乐”正式建立以拓跋氏为首领的部落联盟起,至398年拓跋畦迁都平城即皇帝位的140年间,有学者称为“盛乐时代”^[1]。白天兴元年(398年)至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迁洛前以平城为统治中心的近一个世纪时间,有学者称为“平城时代”圜。  相似文献   
54.
<正>正在如火如荼举办的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历史上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综合类世博会。城市话题由此成为当前的热议——究竟什么样的城市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在本届世博会上,世界各国又将呈现出怎样精彩纷呈的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55.
何秋瑛 《沧桑》2009,(5):228-229
李清照词的审美特质在于其创意构思的轻巧尖新,诗歌语言的化俗为雅。其审美艺术成就无不与其深厚的家学渊源、自身天才的感受力与卓越的文字驾驭能力以及词学理论主张有关。  相似文献   
56.
鲍里斯·约翰逊血缘的混杂性;或可解释其“粗而不鲁,野而不蛮”的性格特质 世上恐怕再也找不到这样的人物,身上同时具备如此多的行为矛盾体:他西装革履,却手插衣袋,纽扣敞开,领带飘飘;他一头干净迷人的金发,却不梳不理,乱蓬蓬,蓄长及肩;他贵为世界最有名望大都市的市长,却如升斗小民一样,脚踏自行车上下班,路遇劫匪,“英雄救美”。  相似文献   
57.
梁艳霞 《沧桑》2011,(5):26-28
中国工运史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从中国工运发展历程中可以总结出中国工会的核心特质,进而梳理出当前工会的发展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58.
李泽琴 《神州》2011,(17):25
在唐宋诸词中,存在着许多诗词化用的现象。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有一个相关的说法叫"夺胎换骨"。这里,我暂且借用一下。"夺胎换骨"有两层意思,一是"夺胎",二是"换骨"。具体来说,前者是直接将原句引入词中,后者则更强调化  相似文献   
59.
文际平 《文史春秋》2014,(10):46-54
岭南,中国五岭以南的地区。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植根于古代百越文化的岭南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了开放风气、进取精神、实利重商的文化特质。在近代,以广东文化为主体的岭南文化,在古今文化通变嬗替、中西文明冲突交流之际,占地利之便,得风气之先,在社会巨变和文化演进中人才辈出、诸学大兴。  相似文献   
60.
唐宋之际,湖湘文化兴起,邵阳文人名士渐多,他们刻苦自励,颖悟好学,广泛交游,增长阅历,中科举者也渐渐增多。无论是处于乡里,还是为官游历,他们都坚持礼智忠直的基本准则,注重名誉,坚守品节。其时又常有动乱,武夫悍将兴起,其胆略气概超乎常人,待朋友、乡邻以信义,为有恩于已者冒死报仇,誓死捍卫乡里,使百姓不受侵扰,血性刚烈,不怕死,敢任事,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此时的邵阳籍名人多笃于乡里事务,尤其致力于赡济宗族,详定制度,可谓是中国古代由贵族型家族制度向明清之际的普及型家族制度转型之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