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牦牛数千年来与藏族人民相伴相随,尽其所有成就了藏族人民的衣、食、住、行、运、烧、耕。牦牛的存在和使用,涉及到青藏高原的政治、教育、商业、战争、娱乐、医学、物质用品等等,深刻地影响了藏族人民的精神性格,也影响了藏族人民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牦牛文化。”——亚格博  相似文献   
32.
《世界遗产》2014,(6):113-113
正博物馆是一种鲜活的机构,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为不同观众、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架起沟通的桥梁。"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正是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宣传、纪念活动。在南京举办的中国主场城市庆祝活动,评选出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展览"和"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和宁  相似文献   
33.
吴作人先生经常被问到一生中对他的艺术创作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他的回答是:西行。因为前往敦煌和西部进行临摹与写生,使他完成了个人油画风格的改变。西行期间和之后,吴作人先生创作了大量和藏地有关的作品,其中,牦牛题材是他最爱创作的主题之一,此次捐赠给西藏美术馆的牦牛图就是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34.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祖国五大牧区之一,有5亿亩天然草场,这里是牦牛理想的繁衍生息之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地处世界屋脊的青海高原,尽占龙脉,人杰地灵,大美无限。江河之源,清流激湍;万山之宗,群峰连绵。蒙藏群众,早就有了崇敬山水、崇敬自然、  相似文献   
35.
牦牛家族写真 六月的青藏高原,春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步履所及之地,豁然开朗,心情也随之活泼。由于特殊地形使然,青藏高原遍布起伏不大的山峦,在开阔的视野远处,朵朵白云压在苍茫的山峦上,绿白交映,鲜明爽目。无论是平地草原,抑或高原草地,青藏高原上那种我国北方民歌中描绘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景色却随处可见,举目遥望有着“天高云淡,往东南飞雁”的绝佳美境,使人心旷神怡。 草原的夏季是它的黄金季节,肥美的牧草蓬勃滋生,浓绿得醉人,镶嵌  相似文献   
36.
在全国每一块土地都被划分为行政村和村民小组的情况下,却听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康巴藏族部落的现代生存描述走进查加部落7月28日,乘车从四川省石渠县城出发,顺着雅砻江边  相似文献   
37.
在青藏高原牧区的草地上看到最多,而且最吸引人的是在蓝天下悠闲吃草的牦牛群和追逐玩耍的小牦牛犊,只要是有草的地方就有它们矫健强壮的身影。牦牛占了青藏高原牧区大牲畜(牛、马、驴等)总数的87%,  相似文献   
38.
昌都:西藏的东大门 1951年以前,昌都镇只有二十来户人家,人口不足300人。镇中一幢将近100平米的两层小楼,是镇上最好的房子,它的周围散落着十几间低矮的平房。昌都战役结束后,解放委员会将它重新修葺一新,供昌都上层人士居住,这其中包括刚刚被解放军俘虏的当地藏军首领。当时入藏的十八军将领,包括谭冠三和张国华在内则都住在帐篷里。十八军攻下昌都,等于打开了进军拉萨的东大门。刚打下昌都时,先遣部队奉命向拉萨开拔,部队在进军路上所需的物质,包括衣服、粮食、弹药等都要从昌都源源不断地运往各  相似文献   
39.
来自珠峰脚下扎西宗等乡近五百位牦牛工带着他们的家属和近一万头牦牛,为登山者冲顶提供充足的牛力。牦牛营正在成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落。  相似文献   
40.
Yak is a species of macro fauna that lives exclusively on the alpine hypoxic Qinghai-Tibet Plateau. No matter whether wild or domesticated, yaks have had a long and histor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Tibetan people.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this relationship has infiltrated into every inch of inhabited Tibet. As time goes on, a unique Yak culture came into being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