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3篇
  免费   1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1.
8月的林芝令人迷醉。沿奔腾的雅鲁藏布江而下就到了美丽的林芝。这里海拔相对较低,植被茂密,被称为"西藏的江南"。在我眼中,没有什么称呼比"西藏的九寨沟"更贴切,只是九寨沟灵秀俊美,林芝沉静清透,但同样风光无限。导游告诉我们,在农奴时期,这里曾经是低等人居住和流放犯  相似文献   
42.
三角形石刀是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和青铜时代早期文化的一种特殊形状的石器,其功能众说不一,不少考古学家认为它是作为农业工具使用的"破土器"。通过对浙江湖州毘山遗址出土的两件商代三角形石刀进行微痕分析,并与采用复制石器进行实验考古后所得到的微痕进行比较,可知,毘山三角形石刀不是"破土器",而可能是用来切断植物茎叶的铡刀。  相似文献   
43.
黄洋 《东南文化》2015,(2):13-18,127,128
考古工作为考古遗址博物馆提供藏品、展品和丰富的考古信息,而考古遗址博物馆是进行考古宣传与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考古遗址博物馆中,为了更好地展示并传播考古信息,考古人应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树立展示传播的意识,不是"窄播"意识,而是"广播"意识,并非只考虑将考古成果"窄播"给考古圈内的学者,也要"广播"给博物馆展览策划师、广大公众;而且考古人应该从田野考古、发掘报告、科学研究三个方面为考古遗址博物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44.
辽、金、元三朝皇帝每年皆例行驻夏活动,习称"夏捺钵",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以炭山避暑最为引人注目。作者从四库本宋元文献中所见"阿延川"、"上京"两名入手,认为"阿延川"本作"爱阳川","上京"实乃"上陉"之误,两地皆位于炭山(金莲川草原)范围,并对清人认为"爪忽都"亦指金莲川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45.
赖晓虹 《风景名胜》2015,(3):108-116
这次去西藏的主题是转山,所有的行程和攻略,都是由领队爱山制定的,整个行程采取自助游。抵达拉萨后的前三天,是以在拉萨适应"高反"的休整和周边游览为主。到了第四天,我们从旅行社租用了14座中巴车一辆及配备重庆籍年轻司机一名,这才真正开始我们的主题旅行。行程安排以拉萨为起点,沿雅鲁藏布江一路西行,经318国道、219国道穿越西藏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阿里地区,然后返回拉  相似文献   
46.
对湖北省大冶市香炉山遗址采集的20个炉渣样品进行了扫描电镜检测,发现了炼制锑青铜、锡铅青铜、生铁的炉渣。重点对锡铅青铜的冶炼流程进行了推断,认为该遗址首先使用伴生有铅镍砷等元素的铜矿石进行还原冶炼,再添加锡料生产以锡铅为主要合金元素并含有镍砷的青铜,先后排出不含锡和含锡的两种高铁型炉渣。香炉山遗址出现的青铜生产证据,预示着大冶地区可能存在着相当规模的有别于中原的早期青铜产业,对探讨鄂东南地区早期冶金技术与当地文明的演进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河口矿业遗址位于陕西省洛南县洛河沿岸。2010~2015年,北京科技大学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河口遗址周边进行了数次调查,发现了10处古代开采绿松石的洞穴遗址。这批洞穴规模较大,采集到的遗物较为丰富,主要为石器和陶片。遗址中采集的石锤为一种古代的采矿工具,洞穴内发现的蓝色矿石经过定性分析,确认为绿松石,因此判断这批洞穴为古代开采绿松石的矿业遗址。从发现的陶片、开采工具的年代以及碳十四测年等资料判断,其开采年代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延续到春秋时期。唐宋时期仍有使用,但不能确定是否与矿石开采有关。河口古代绿松石矿业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我国早期绿松石的开采、使用、流通及来源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8.
本文通过分析《李家崖》考古发掘报告的资料,将李家崖遗址分为早、中、晚三期,在讨论城墙、居址和墓葬相对年代的基础上对李家崖遗址的形成过程进行了重构。以李家崖遗址的分期为基础,结合绥德薛家渠遗址和柳林高红遗址的资料,将李家崖文化也分为早、中、晚三期。根据相关资料的比较,本文认为李家崖遗址的青铜器属于石楼类型青铜器。通过分析李家崖遗址早期和晚期的文化因素可以发现李家崖文化的来源与朱开沟文化有关,其衰落与西周文化的强大有关。  相似文献   
49.
文章通过对新华、石峁、木柱柱梁、神圪垯梁、寨峁等遗址的分析,初步研究了陕北地区龙山及夏时期的聚落与社会等问题。本文把这一时期的聚落分为三级,进行了聚落分类,同时通过墓葬研究对墓葬进行了分类和分级,并分析了当时的葬俗、葬仪、社会等级等,此外对石峁古城的性质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0.
本文通过对碧村典型遗存的分析,对其文化性质及其与周边地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碧村遗址龙山时代晚期遗存属于晋陕蒙交汇地区新华文化的典型代表,区别于忻定盆地的游邀文化及太原盆地的杏花文化。同时,在考察晋陕蒙交汇地区石城分布及规模的基础上,对碧村遗址在北方石城文化圈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