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篇
  免费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徐滨 《史学集刊》2004,(3):102-107
16世纪以来的济贫法直到工业革命时期都是规范贫困救济的重要法律依据,但旧济贫法主要体现的是传统的经济观念,这与工业革命的经济社会变化越来越不相容。倡导自由放任的古典经济学的兴起为人们创造了一个理解现实的新的理论基础,在新思想体系的影响下,社会对贫困救济的观念不断变化,最终导致济贫法改革和1834年新济贫法的确立。  相似文献   
962.
阎照祥的《英国政党政治史》、《英国政治制度史》和《英国贵族史》构成诠释英国政治现代化的合力体系与传导体系,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文本解释技术和知识话语生产体系,即基于大史学的治史观念,寻找历史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发挥学科整合群集优势的基础上运用心理一行为流派、结构一功能流派和比较一综合流派的操作范式,对英国政治现代化多元结构的状态、各政治单元的功能及其彼此的关系进行纵向历时维与横向共时维的交叉解读。不仅突破了学术界长期存在的“重社会革命而轻社会改革”、“重政治精英而轻特殊群体”、“重阶级斗争而轻政党政治和政治制度”等思维定式,弱化了史学功能的人为化与工具主义倾向,而且在史学的宏观泛化和微观碎化之间寻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为回归史学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客观性提供了可以遵循的范例。  相似文献   
963.
宋代的私有田宅纠纷——以亲邻法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楠 《安徽史学》2004,(5):27-29,26
宋代社会的私有田宅交易中,围绕亲邻法出现的田宅纠纷在宋代的经济矛盾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观察到宋代社会中在经济利益作用下的人际关系变化.  相似文献   
964.
本文关注城市宜居性与旅游发展互动关系,在理论模型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熵值法、面板回归等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城市宜居性可以分为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便利的公共服务、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社会福利和安全的生产生活等五个维度;城市宜居性对旅游发展具有持续地促进作用,该作用受到对外交通、潜在市场规模和对外经济发展水平的正向调节;适度的旅游发展提升城市宜居水平,过度的旅游发展对城市宜居性具有不利影响;根据旅游发展相对水平,可将对应城市分为优先推动组、推动组、适度控制组和控制组;北京、天津、杭州、广州、深圳、重庆、武汉等地的旅游业发展对城市宜居性的威胁较大。  相似文献   
965.
静怡轩的建筑渊源及其复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怡轩是紫禁城建福宫花园中一座建于乾隆七年(1742年)的建筑,1923年毁于火。作者通过对大量文献、实物资料的研究,结合对建筑基址的考察,阐述了静怡轩的渊源和发展,认为静怡轩仿建于圆明园西峰秀色的含韵斋,圆明园西峰秀色又仿自杭州西峰秀色,而故宫宁寿全宫现存的景福宫则仿自静怡轩。景福宫因此成为今日复原静怡轩的实物依据。综合对景福宫建筑和静怡轩基址中台基、踏跺、柱础的考察,作者认为静怡轩应是一座面阔五间,周围廊,三卷棚勾连搭歇山式屋顶,绿琉璃瓦黄剪边,斗升云交麻叶斗,苏式彩画的建筑。  相似文献   
966.
思想史视野与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斌 《史学月刊》2005,(6):11-14
历史与理论的关系,实质上是人类的社会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因此可以说它是人类的社会性思考的一个永恒课题。战后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和专业分工所导致的学科“碎化”趋势愈演愈烈,弊端也日益明显。20世纪后期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于复杂多维的国际政治现象,任何一种研究途径都有其合理性与有效性的限度,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国际关系的学科边界极为模糊,这就决定了依托不同的知识谱系,打破相关学科间的藩篱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的重要性。以国际关系的历史研究与理论研究之关联这个基本问题为例,优秀的论著表明,理论思考可以卓越地体现在历史叙事之中,而历史实例的娴熟运用则能有力地支撑理论建构。但多年来国内这两类研究颇有一种相互隔绝甚至厚此薄彼的倾向历史家常常只摆事实不讲“道理”,认为国际关系不过是对外政策及其实践之总和,并无抽象理论可言;理论家则言“义理”而罔顾事实,视历史研究为小道,结果把理论架空。有鉴于此,本刊特约请国内几位国际关系研究者,围绕几个具体研究领域来共同探讨这一主题。讨论的目的当然并非刻意高抬传统人文主义或任何单一研究途径的价值,而只是提醒人们举凡学术研究,无不靠事实与理论相互联系共同推进。历史研究是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历史  相似文献   
967.
吴健 《东南文化》2005,(3):94-96
从物基本陈列,《物法》的宣传和物保护,物档案工作,走经营开发性的化事业之路这四个主要方面就国有基层博物馆的现状、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68.
李其瑞 《攀登》2005,24(4):102-104
法社会学的形成可以说是人们整合以往法律认识的结果。社会学方法在法学田野里的耕耘导引出一种更贴近现实、更具活力的法律认识方式。在法律中认识社会以及在社会中认识法律,这种着眼于法律与社会之间的认识活动,为法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领域。法学和社会学的联姻,不仅使法学理论更具有包容性,而且还为法学研究超越传统提供了综合与多维的方法指向。  相似文献   
969.
马俊祖 《攀登》2005,24(1):96-98
本着重分析了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性质和现状,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对该程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指出了谊程序涉及的法哲学理论,提出了完善这一程序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70.
实行近代地方自治的中心课题是地方公选议会的形成。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地方民会的出现和发展,对推动政府转变地方政策,一定程度上承认地方的自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为将来的地方议会运营奠定了基础。这也说明近代日本地方自治的形成有着从上和从下的两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