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由于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人们的灵魂观念非常强烈 ,对先祖亡灵的祭祀达到极致 ,所谓“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2。因此 ,人们非常重视先祖亡灵“居住”的礼制性建筑——宗庙。《礼记·曲礼》载 :“君子将营宫室 ,宗庙为先 ,厩库次之 ,居室为后。”《墨子·明鬼》云 :“昔者  相似文献   
52.
睢长江 《神州》2012,(20):1
正~~  相似文献   
53.
牌、匾、额、联是附属于宫殿建筑内外的装修或艺术装饰品。避暑山庄拥有的匾额数额繁多,制作考究,令人叹为观止。其中蕴含的淡泊、敬老、自省等思想,传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4.
《贵阳文史》2010,(4):29-32
<正>我们需要这颗空灵的心主持人:500年过去了,王阳明已经离开我们的生活很久了。今天,我们为何要重提王阳明?顾久:宋明时期,社会面临着道德困境。王阳明先生用他的"心学"高扬起道德,支撑起一代人的灵魂。我们今天社会急剧转型,此时的道德有无困境问题?用什么支撑?西  相似文献   
55.
梁鸿鹰 《神州》2010,(1):55-55
《北方佳人》是近年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其成功既得自历史小说名家凌力的强力担纲,更有赖于名编辑隋丽君的用心呵护培育,作品能在初版不长时间后接连再版,在当前纯文学作品发行多少有些萎顿的情况下,格外值得庆贺。  相似文献   
56.
萧红的创作很大程度上受到外国作家的影响,她的自序传倾向,她阐述和实践的小说新概念,她作品中的现实主义笔触,以及对民族灵魂的探索都可以找到她对外国文学学习和实践的影子。  相似文献   
57.
王保平  马永赢 《收藏家》2000,(12):32-33
我国古代由于灵魂观念作祟,人们认为人死后还会在所谓的“阴间”继续生活,因此,在送葬时便随葬大量生活用品。随葬物品无疑是死者生前生活的反映,所谓“丧礼者,如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荀子·礼论》)在当时,高级贵族家中一般都有数量不等的家吏仆从、侍女婢妾等家政服务人员。为了使其死后在所谓的“阴间”不致“魂孤无副”,“谷物乏匮”,并能够继续过奢华淫逸的生活,他们不但随葬了大量的钱财珍宝、器皿粮食等,而且将象征仆从的“偶人”也埋入墓中“以侍尸柩”。秦汉时期这种随葬“偶人”的风气达到了极致。最近,在汉景帝  相似文献   
58.
在礼制所展示的信仰领域中,衣服往往具有凭神,安抚灵魂的功能。复礼已往常被认作丧礼的一种,实质上复礼与丧事无关,仅仅是一种治病术,目的在于用衣服招魂,祈求人复生。而且只有复礼失败后,才宣告丧事开始。迁庙与立尸作为两种重要的礼仪活动,前者在于转移祖先魂灵,后者在于降祖先神灵附于尸而祭祀之。两者所用衣冠均是祖先的遗衣遗物,象征祖先的身份与肉身的存在。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被命名为"非衣",发挥着引导灵魂进入墓葬的功能,象征灵魂与肉身的结合。"非衣"应看作是衣服的变体。玉衣出现于西汉文景之际,通过形塑而"复活"肉身。衣服作为肉体与灵魂的中介,在引魂附归方面,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59.
《西藏人文地理》2014,(6):15-17
10月1日上午,当沈开运、韩书力、余友心、丹巴绕旦等自治区文化名人共同推动滚筒,为“佛化万相-西藏佛像美术展”(下简称“佛化万相”展)拓印出一张精美绝伦的《释迦诞生图》,时间开始了。  相似文献   
60.
黎思彤 《神州》2014,(12):23-23
《日出》作为曹禺的代表作,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意义,剧本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社会为大背景,以陈白露的出现到消失为整个线索,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现实,将社会各个阶层的丑陋暴露无遗。生活似剧,但又超脱于剧,曹禺让人们认识了陈白露,却终归是一场悲剧。为什么陈白露要选择在日出之前死去,从人性的角度分析,这既是对自身的救赎,也是对自身灵魂的审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