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91.
何安平 《中华文史论丛》2021,(1):183-218+402-403
李含光是唐代著名高道,利用《茅山志》保存的碑文、敕書和表奏可以較爲詳細地勾勒其生平和事業。生平可分爲開元、天寶、肅代之時三個階段,而他人生最重要的時刻是天寶七載被玄宗遥禮爲度師,而事業上最大的貢獻則是促成了天寶七載玄宗下詔肯定"上清之宗",從而直接影響了天寶時代官方意識中的道教格局。但在代宗時,皇帝更爲重視儒、釋,李含光最終在皇帝和朝廷的冷落中逝世,培養的衆多弟子中韋景昭繼續留居茅山,後被尊爲第十四代宗師。  相似文献   
292.
青少年时期经历的德国政治社会的剧变,让哈贝马斯在反思德意志理性主义文化的同时,也产生了浓厚的民主情结,充满对真正民主的向往;在批判资产阶级民主传统的基础上,哈贝马斯提出了基于交往行动理论的第三种民主模式——话语民主。  相似文献   
293.
《昭昧詹言》是部诗歌史论性著作,隐含着一套由诗歌观念、诗歌史观、诗歌史批评方法构成的具有逻辑关系的诗学批评体系.在展开方式上,方东树采用“通变—正变”批评、“通论—个案分析”相结合的诠释模式,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形成“复调叙述”;在批评形态上,具有形式美学批评之特点,体现了历史原则与审美原则的相统一.由此,方东树建构了具有桐城文派特色的传统诗歌发展史,确立了诗歌典范在桐城诗学传播中的价值,有着争取诗学话语权,确立桐城诗学地位之目的.  相似文献   
294.
沈伟东 《神州》2008,(11):96-97
1925年11月23日,以邹鲁为首的一些国民党右派在北京西山召开会议,史称"西山会议派"。这些人背叛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他们提出取消已加入  相似文献   
295.
刘大櫆作为桐城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诗文创作和文学思想方面多有建树,成为学界重点关注的领域。文章专门对刘大魁晚年担任黟县教谕,主讲歙县问政书院期间,在安徽教育事业方面的贡献及影响做了分析。指出刘大櫆在徽州任职和讲学,不仅推动了徽州教育的发展,而且还沟通了桐城文派与徽州朴学的联系与学术交流,扩大了安徽地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6.
沈水红 《南方文物》2014,(3):196-198
<正>明清之际,福建印学蔚为活跃,是仅次于吴越和新安的重要地区。虽因闽籍印人"生于海滨,多为人所忽略。"———周亮工《书倪觏公印章前》,加之清代"迁界"、海患频繁等政治和军事等原因,许多闽籍印人的艺术影响在全国一度被湮没。但对闽、台地区及其后世的书法篆刻影响深远。周亮工在《闽小记》和《印人传》都记录了不少闽籍印人,林霔是其闽、台篆刻家中首肯的一位。清代著名学者郑杰在其所著  相似文献   
297.
<正>史学作为中国文化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门学术,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深固的传统。降及晚清,随着传统社会走向衰败和西学东渐的文化冲击,史学的发展也日益陷入困顿:观念的陈旧、视野的局促、方法的凝固和社会功能的明显缺失,无不在迫其展开一场革新自救,以应世变。以20世纪初“新史学”思潮涌起为启程标志的近代化转型,便反映了这一时代趋势。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最初虽有国粹派、学衡派和新青年派等围绕着“西化”还是坚持本土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建设思路展开过争论,但争论的结果,“西化”派显然占了上风,并由此成为史学近代化的主流路径。西方学术走出中世纪的近代表征,不外以人本主义取代神意史观,力求摆脱对宗教神学的依附关系,建立起独立的学科地位;提倡怀疑精神和科学理性,破除蒙昧主义,借助自然科学方法,树立“无征不信”的治学规则。循此路径,“新史学”把“史学革命”的重点首先集中到改变旧史观念方面,即反对维护君主专制的正统观及其史体、历史循环论和复古观,主张以西方进化论认识整个历史,提倡用近代民主价值观臧否史事人物。这也是梁启超全面批判旧史学的基调所在。但也应看到,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之...  相似文献   
298.
299.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法科"自日本传入,历经长期、曲折的发展和演进,至20世纪30年代几经国家的规训而定型。清季京师大学堂法学教科体系从思想、文本到制度建构,近承日本,间接以德国为模范,亦因本土文化心理制约,发生由"政科"、"政法科"到"法政科"的特有流变。民国初年,确立由法律学门、政治学门和经济学门合组的大陆派法科样式。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东吴大学法科成立,北京大学法科被单独授受法律的"法律学系"所取代,英美普通法派权势日炙,改写了长期由大陆法派主导法学界的格局。旋因"中法系"执掌中央教育行政,法国学派乘势而起,确立社会学取向的法学院建制。国民政府统一后,在司法"党化"背景下,大学学制美国化与法学教科大陆派走向相辅而行。  相似文献   
300.
<正>闻一多是现代著名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其诗沉郁奇丽,具有强烈而深沉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闻一多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成就非凡,郭沫若叹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闻一多先后在国立青岛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等学校任教。他学识渊博,见解独到,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