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李俨 《东方收藏》2020,(1):16-17
关于周作霖其人其作之考,肇端于陈树群《鹿石周作霖考》(2019-06-03)一文,其所记简略如下:周作霖,字鹿石,晚清景德镇地方官员。其于同治甲戌年(1874)到光绪丙子年(1876)在景德镇为官三年,期间多次到景德镇御窑厂参与浅绛彩瓷创作。经梳理,其在这三年中创作的浅绛彩瓷留存面世的共6件。其中帽筒一只,笔筒三只,花瓶一只,茶壶一个。该文所列的6件作品如下:1.益草堂所藏园客养蚕帽筒(图1)。长题:济阴有园客者,时种五色草,含其宝。一旦,见五色蛾止树上,客收而荐之。时有好女夜至,自称客妻。  相似文献   
52.
吴昊  赵阳  雷琼  赵颖  董井忍 《江汉考古》2023,(5):122-126+131+145
本文采用显微剖面分析、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探伤及显微切片等分析技术,研究了湖北监利出土的一件唐宋时期四叶海棠花瓣状圆漆碗的制作材料及工艺。结果表明,该漆碗经过制胎、批灰、髹底漆以及髹面漆制作而成,其胎骨材料为杉木属,胎骨制作工艺为圈叠制胎技法,灰地层以中国大漆和干性油作为胶结材料,并以动物骨灰作为填料,髹漆层为中国大漆并添加干性油作为髹漆辅料,漆膜髹漆工艺为唐宋时期流行的“一色髹”。  相似文献   
53.
姚丽芳 《东方收藏》2023,(12):137-139
文章旨在通过将漆艺史、大漆工艺拆解成短、频、快的“活页式”大漆研学课程的方式,结合笔者及个人所在单位对大漆研学课程在研发、实践方面的经验,分析大漆研学对漆艺推广的促进作用。在不断丰富传统漆艺文化内涵、提升大众美育熏陶的同时,降低大漆教育的门槛,使其更加低龄化,受众年龄层次不断扩大,受众群体不断增加和拓展,同时助推大漆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以促进漆艺行业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54.
本文通过对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一件锥画漆奁盒上的所谓“狩猎纹”图像的具体分析,并以之与有关汉墓出土漆画和壁画图像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这件漆奁盒上锥画纹饰的主题并不是要表现“狩猎”,而主要是表现神人羽化升仙,因此,这幅图应改称为“神人羽化升仙图”。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出土的漆器工艺特点,利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等仪器对木胎和夹纻胎耳杯残片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耳杯的结构由内表面漆膜、内侧漆灰、胎体、外侧漆灰和外表面漆膜组成。木胎耳杯以榆木为胎,夹纻胎耳杯中的纺织品为麻类。红色漆膜的呈色物质为硫化汞。木胎耳杯漆灰层薄而细腻,填料主要为石英、钠长石和云母,夹纻胎耳杯漆灰层掺杂了大颗粒无机矿物,填料主要为骨灰、石英和钠长石。不同胎体的耳杯体现了不同的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56.
王乐斌 《东方收藏》2022,(4):105-107
西汉时期,漆卮作为一种饮酒器皿,被作为随葬品广泛使用,在墓葬中时有发现。漆卮起源于战国,流行于西汉。本文从考古出土的材料入手,对西汉时期墓葬出土的漆卮进行综合研究,将漆卮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漆卮的装饰风格和使用者身份。  相似文献   
57.
杨梦琦 《东方收藏》2022,(7):103-105
随着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传承和弘扬的愈发重视,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与兴盛为其提供了新的平台,大漆工艺同样随着这股浪潮,逐渐进入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中,其传承方式的区别与联系和这项古老工艺的未来息息相关。本文通过探索新中国成立前后大漆工艺不同传承方式的出现与发展,浅谈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思考其对大漆工艺传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汉代漆面罩探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代漆面罩探源高伟高海燕ThisarticleismakingasystematiccomparisonandanalysistheculturalconnotationandtheoriginofthepaintedmasksoftheHandyn...  相似文献   
59.
吕静 《南方文物》2022,(1):222-230
作为两汉丧仪新现象的殓具面罩,存在多样的形态和繁缛的加饰手法。通过对出土面罩展开类型学方法的研究,揭示面罩在制作工艺、加饰手法、审美表达以及使用地域等方面的规律及其文化意义。简言之,面罩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A式的前桥形箱体面罩,采用漆工艺的制器和加饰手法,包括夹纻胎、以及素髹、彩绘、铜及金银贴饰技法,且流行于广陵国辖内,向北不逾淮水。二是B式的覆斗形箱体面罩,是木工工艺的精湛体现,出现在广陵国以外的汉地领域,却未见采用漆与漆工艺。  相似文献   
60.
无锡八士镇宋代墓葬出土的绿髹荷花形漆钵是极为罕见的“绿沉漆”实物,利用三维视频显微系统、激光显微拉曼光谱、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对这件绿髹漆钵标本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绿髹荷花形漆钵经过制胎、批灰、髹底漆、髹红色以及绿色面漆的工序制作而成;其木质胎体为杉木属,漆灰以植物油和中国大漆作为胶结材料,而面漆则是中国大漆并添加了熟桐油作为助剂;红色漆膜呈色颜料为朱砂,绿色漆膜的呈色是由雌黄和靛蓝调配而成。这是对“绿沉漆”漆器制作工艺的首次科学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