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陈晓凌 《东方收藏》2022,(10):114-116
本文从对《八闽百工——福州漆缮》一书的阅读感悟入手,浅谈对于大漆修缮工艺的认知和理解,主要包括漆缮的发展历史、用大漆进行陶瓷修复的运用与研究、漆缮未来的创新点和发展方向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2.
山东青岛土山屯汉墓出土了大量汉代漆器,大部分漆器髹涂1~2层较薄的漆,但M162出土的漆奁残片却与众不同。本研究采用数码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M162出土漆奁残片的红漆层和漆灰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此件漆奁残片的漆灰层表面连续髹涂5层红漆,且每一层厚度均超出同时期其他墓葬出土漆器的漆层厚度,实属罕见。检视以往研究成果,这是目前发现红漆层数最多的汉代漆器标本,其制作工艺较单层髹漆更为复杂。而这种多层髹同种色漆工艺发展的原因,应当出于审美的需要,其进一步发展,或许可视为雕漆工艺的滥觞。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M3和M16中出土的随葬车辆彩绘髹漆层现场保护的对比,就“及时性”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4.
漆器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一直以来都是文保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为了探索微损分析技术在多层漆器分析中的适用性,本工作以浙江省温州市出土的南宋“刻花填彩攒犀纹”漆器残片为研究对象,通过超景深显微镜,正置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显微拉曼光谱,红外光谱,热裂解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等多种科学的分析方法,以揭示多层漆器复杂基质材料/组成、结构及髹漆工艺的微损剖析流程,并总结归纳漆器中常用材料的判断方法,以期为漆器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5.
76.
为了用现代化学分析手段来剖析“南海Ⅰ号”漆器的髹漆工艺,以“南海Ⅰ号”出水的3片不同髹漆工艺的漆片为例,采用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共聚焦拉曼光谱仪(Raman)等科学测试仪器进行研究,从髹漆的层数、显色材料的成分、漆膜的成分、漆灰的结构和成分、胎体的结构等方面来深度剖析“南海Ⅰ号”出水漆器残片的结构及制作工艺。表面显微观察显示漆片花纹精致美观,细部处理到位;截面显微观察显示剔红样品共有9层,分别是外漆5层,内漆1层,内外漆灰各1层,胎体1层;剔犀样品共7层,分别是外漆3层,内漆1层,内外漆灰各1层,胎体1层;褐漆样品共6层,分别是外漆和内漆各1层,内外漆灰各1层,内漆灰中加杂1层编织物层,胎体1层。拉曼测试结果表明3块漆片中红色显色材料为朱砂(HgS),黄色显色材料为雌黄(As_(2)S_(3)),黑色显色材料为炭黑(C)。样品中内外漆灰成分为羟基磷酸钙[Ca_(5)(PO_(4))_(3)(OH)]、石英(SiO_(2))和水合草酸钙[CaC_(2)O_(4)(H_(2)O)_(2.375)]等常见物质。漆膜的成分是生漆中添加了少量的石英颗粒,没有添加桐油作为助剂。  相似文献   
77.
汪桂海 《文献》2021,(1):166-189
为了收存和保护书籍,中国古代发明了各式各样的装具。简帛时代经常使用箧(竹笥)作为装具,讲究一些的用漆奁。传世文献中对简帛时代的书籍装具记载不多,自二十世纪以来,战国秦汉墓葬出土了很多简帛书籍,其中有不少在出土时伴随装具遗存或包裹织物的残迹。由于这些书籍装具遗存大都腐朽过甚,有的甚至属于盗掘品,原来的装具仅存残片,而且相关信息分散于诸多整理简报中,不易寻踪,除了个别发现曾引起书籍装具研究者的注意外,大多数材料则未能进入书籍史研究者的视野。本文收集历年发现的简帛书籍装具资料,按照竹笥、漆奁和帙三类分别梳理,结合传世文献记载,分析、总结简帛时代书籍装具的特点及其对书籍保护的意义,同时希望引起书籍史和古籍保护研究者对这部分资料的关注。  相似文献   
78.
宋代家庭中的奁产纠纷——以在室女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社会中,获取奁产陪嫁是女儿间接参与娘家家产分配的最常用方式。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中国古代女性而言,它的作用尤为重要。终宋之世,以妆奁嫁女是为法律所规定并为社会所认可的。当在室女的奁产权受到侵犯时,她们甚至不惜采用诉讼这一大多数中国人所不愿面对的方式,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些诉讼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自身所具有的法制观念和经济观念。  相似文献   
79.
本文是以出土文物中几种器名、功用不详的器物作为讨论对象。这类器物,常被学者指为弄器。首先,作者对自名弄器的器物试做讨论,指出铜器研究,除常说的礼乐器,还有许多器物,可能是用于玩赏,其中有些比较小。其次,作者在这类比较小的铜器中选择某几类做重点讨论,分析归纳有关的出土材料,探讨其性别归属,以及器物中的盛放物,结合文献记载,提出自己的判断,认为它们是古代妇女的用品,属于当时的首饰盒、化妆盒和香盒,其中放玉的铜方盒应即古书中的匵。  相似文献   
80.
故宫乾隆花园内的古华轩外檐落地罩是北方地区建筑装修使用大漆工艺的罕见案例。为探明其装饰层材料工艺做法,综合利用光学显微分析、免疫荧光染色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多种技术,结合传统漆作文献记载和清宫档案,详细厘清了装饰层的材料组分、制作工艺及营缮历史。研究表明,古华轩落地罩保存了八个时期的装饰层,整体使用调入桐油的大漆髹饰,不同时期的黑漆分别采取添加炭黑、添加铁盐两种方法制得。金饰做法包括描金、贴金两种。初始营缮工艺为捎当灰—布漆—漆灰—黑漆—色漆—金饰;重缮时做法相对简化,并将原先的一色金改为两色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