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文物春秋》2015,(2):32-48,2,81
2009年7—9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郑州市四方汇清华·紫光园小区项目工程范围内44座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陶罐、陶壶、陶瓮、陶仓、陶灶、铜镜等随葬品300多件。通过考察墓葬结构、随葬品形制与组合,推断该批墓葬分属于西汉中期、西汉晚期、新莽或稍晚时期。  相似文献   
222.
2010年,许昌市文物工作队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对禹州市杨庄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本文对其中的M101东汉墓进行了报道。这座墓葬出土有陶器、铜器以及铜钱,且出土的陶器种类较多,为研究该地区生活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23.
徐州土山东汉彭城王墓封土中出土了大量封泥,目前已获4500余方,包括官印封、私印封及无字封等,时代几乎与西汉楚国相始终。土山所获封泥皆源自墓葬封土,并非其原生堆积,而是经过人力搬运导致的次生堆积。诸多西汉楚国的群卿、属县官印及大量伴存的建筑构件表明土山封泥群的原生地点应为西汉楚国的丞相官署。  相似文献   
224.
《江汉考古》2021,(2):89-100
丹江库区汉墓随葬陶器可分为七期。西汉早期,秦、楚、巴蜀文化因素占有一定比例,并延续到西汉中期。继秦文化以后,来自关中地区的汉文化因素保留至东汉初年。西汉晚期模型明器大量涌现,汉文化陶礼器延续到东汉早期,体现本地传统的双耳罐贯穿始终。该地汉墓文化面貌整体上与南阳盆地属于同一文化区,同时又呈现出地域性、多样性、滞后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25.
马王堆一、三号汉墓出土的两幅T形帛画的形状具有相同性、整体布局具有相似性,并且画中绝大部分物象具有趋同性,但也存在一些差异。有些差异显而易见,比如人间界面的墓主形象:一号墓帛画为面左拄杖而立的老妪,三号墓帛画为面左而立、头戴刘氏冠、腰佩长剑的高大男子;再如天上世界墓主升天成仙后的新生形象:一号墓帛画中长辫垂身、侧四分之三身端坐、身具蛇尾的年轻女子和三号墓帛画中左手叉腰、右手指向前方的年轻男子。而有些差异则比较隐晦,如黄泉界面的墓主形象,墓主在黄泉界面是以尸的形象出现的,两幅帛画的差异并非形象的不同,而是有与无的差别,三号墓帛画隐去了轪侯之子尸的形象。黄泉界面轪侯之子尸体的不存,是当时颇为流行的尸解成仙思想的体现,以示其化去不死。  相似文献   
226.
马王堆位于长沙市东效,距市中心约4公里。这里原有两个土家,相传为五代楚王马殷|公元907至930年|的莫地,故名“马王堆”。又因两堆东西并列,故又名“马鞍堆”。《太平寰宇记》说是西汉长沙王刘发的母亲程姬及姬的“又女冢”,或名“二姬墓”。发掘结果证明,  相似文献   
227.
2019年4月,渭南市博物馆、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在渭南市民主南路基建工地发现并抢救性清理了两座汉代砖室墓。其中M2保存较好,随葬器物未被扰动且数量较丰富,出土了带有“汝義”铭文的龟钮铜印。该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关中东部地区汉代墓葬的形制结构、随葬品组合及特征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28.
在西安地区的汉代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陶器,这些陶器制作方法不一,其中以分体拼接工艺使用较多。分体拼接工艺结合了轮制法、模制法和手制法,操作流程一般包括确定分体位置、制作分体、拼接、修整、装饰等多个环节。分体拼接工艺具有时代演变性,制作标准化、模件化与效率化,以及器物生活化、复杂化的特点,它不仅影响了丧葬习俗的发展,也推动着汉代制陶业的进步,相关内容对于研究汉代制陶史、丧葬文化以及考古修复工作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9.
济南魏家庄墓地共发现汉代墓葬95座,出土了一批保存较为完好的汉代铜镜。这批铜镜的年代以西汉中晚期为主,数量、种类较多,演变脉络清晰,从连弧纹镜、星云纹镜逐渐转变为四乳四螭纹镜。铜镜在墓葬中的摆放位置却未因时而变,始终保持固定位置。铜镜随葬呈现出的“动态”与“静态”并存现象,证明铜镜的背部纹饰不断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其在墓葬中的功能却始终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30.
王芬 《东方收藏》2023,(5):121-123
2022年,郎溪县旺村在实施污水管道整村推进工程挖设管道时发现一座土坑墓,郎溪县文物管理所随即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其随葬品的器类主要有鼎、壶、罐、灶、金饼等,为研究汉代时期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艺术等方面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