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仲林 《民俗研究》2006,(4):34-49
闻一多的《伏羲考》1是中国20世纪神话研究的一篇名文,自问世以来就倍受推崇,在此后的学术史定位中更被认为具有“开创中国神话学黄金时代”2的重大意义。近20年来,民俗学界对《伏羲考》学理方面的得失多有批判3,但对此文的思想史谱系却较少措意。本文将借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尝试在思想与学术的互动关系中把握《伏羲考》叙述与结论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92.
鲁菜文化的历史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鲁菜文化内涵的形成中国古代文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土壤有三大区域,即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而中华民族群构时期的策源地则是黄河流域。先秦时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遗址以及夏商周的都城,都在黄河流域。其中黄帝部落的阪泉、涿鹿之战的胜利,使氏族部落最终融合成早期的中华民族群构,而奠定了汉民族的大一统的文化内涵。以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纷争割据及诸子百家的探索争鸣,直到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这段时期,从文化发展来看,正是大一统的民族文化圈急剧膨胀的时代。  相似文献   
93.
佛教藏书楼始于经藏,乃贮存保护释典佛像之书库。我国最早的经藏是由南朝梁释僧祐主持建造的。本文对经藏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证傅翕始创转轮藏的观点,并对其创制的年代和地点进行了历史考证。本文还就轮藏的影响及发展源流进行了分析,从佛教史和寺院藏书史的角度评价了经藏与转轮藏的创制与发展对中国佛教乃至世界佛教史产生的深远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94.
马宁 《文物天地》2023,(8):57-60
孔子博物馆收藏的明刻本《申鉴》,2010年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梳理历代《申鉴》的版本源流,对系统、深入研究《申鉴》,读懂荀悦,了解汉末社会现实状况和绵延两千多年前的儒家学术思想流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
郭茂倩《乐府诗集》将郊庙歌辞列为乐府诗之一类,郑樵《通志·乐略》也将《郊祀歌》视为乐府颂声,而迎送神乐歌在元代郊庙歌辞中占有较大比重。元代大量的地方祭祀迎送神乐歌主要寄存于祭祀碑文和祠堂记文中,如元代胡元塏的《孝女祠送神曲》则见于《金溪二孝女祠碑记》中。此类祠庙迎送神乐章在《全元诗》有部分收录,但并不全面。此外郭丽、吴相洲的《乐府续集》从《全元文》中也辑考了一些祠庙歌辞,如《乐府续集》所收录的倪瓒《忠靖王庙迎享送神辞》见于《全元文》中《忠靖王庙迎享送神辞并序》,郝经的《殷烈祖庙乐神诗》则见于《殷烈祖庙碑》中,在《陵川集》卷三十四中列为碑文类。按照《全元诗》和《乐府续集》的辑录方法,元代还有大量的迎送神乐歌未从碑文或祠堂记中辑考出,现从《全元文》和元人别集中辑考元代祠庙祭祀歌辞35题48章(首),将其分为庙碑祭祀乐歌和祠堂祭祀歌辞两类分别辑录以补《全元诗》和《乐府续集》之阙。  相似文献   
96.
敦煌保存的5个卷号的许负《相书》写本,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古代相书残卷。本文逐一考察了书中所列的13位作者,指出其伪托的性质;并依据史志书目的著录,对该相书从唐前直至宋元的发展源流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97.
吐鲁番地区发掘的阿斯塔纳、哈拉和卓和巴达木等十六国—北朝时期墓出土了一批木人物俑和木动物俑。有学者指出吐鲁番出土的木俑“原形”来自于战国至唐代墓葬中的随葬陶俑,但忽略了木俑的形成、向西域的动态拓展及其背后的人群迁移。春秋战国时期,木俑在江汉地区形成,并随着楚国疆域的扩张而盛行于南方地区。至西汉,木俑主要流行于受楚文化较深的南方地区。东汉时期,木俑传播至河西地区,这可能跟西汉中期以来的南方人口向河西地区的迁徙有关。十六国时期,河西各地方政权统治西域,随葬木俑的习俗也随之进入吐鲁番。  相似文献   
98.
Zong, as a popular kind of ancient jad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itual vessels in the preliminary age. Zong‘s shape is a cube with a hole drilled through the center, which is square outside and round inside, big-headed and small-ended. It reflects the naive worldview and belief in the preliminary age. The ritual function and witchcraft determine the shape of Zong.  相似文献   
99.
樊一 《四川文物》2000,(3):17-22
《蜀梼杌》(又称《外史梼杌》)是宋代四川新津人张唐英(1028~1071年)编撰的一部地方史著作。唐英,仁宗皇祐间(1049~1053)进士,神宗熙宁初年官至殿中侍御史,嗣因父忧而去官,未几病卒。《蜀梼杌》之内容为前、后蜀两朝80来年史实之记录,可谓两蜀专史现存之唯一著作。  相似文献   
100.
黄河上游两种考古学文化及其创造者的推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宗日文化是古西羌人的最早文化。在黄河上游的甘青境内分布着两支各具特色的新石期时代晚期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青海宗日文化。马家窑文化已被广大学者所熟悉,它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有关宗日文化的内涵和命名却是近年的事,国内熟悉这一文化的人可能并不太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