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文化遗产》2011,(4):66-73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北边陲,东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毗邻。由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伊犁有史以来就是我国北方民族争雄逐鹿之地,秦汉时期的塞种、月氏、匈奴、乌孙,魏晋时期的鲜卑、厭哒,隋唐时期的柔然、突厥、回鹘,蒙元时期的契丹、葛逻禄、  相似文献   
72.
一、以往的研究认识 现今的北京及其邻近地区是战国时燕国统治区的中心地带.据《史记·匈奴列传》等文献的记载,当时分布于燕国东北邻境的是一支以游牧为生业方式的强大的胡人.由于其地居匈奴之东,故被称为东胡.有关东胡与燕国的关系,史书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记载:"…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史记·匈奴列传》语).在东胡向北退却之后,燕国即在其东北边境筑设了长城.这条长城经由内蒙古东南部的赤峰地区和辽宁北部.长城的修筑,无疑是为了防止东胡的南下侵扰,并保卫新获取的大片土地.可见,依据文献记载和燕北长城的发现可以确知,在燕人到达之前,长城所经由的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应当就是游牧的胡人所居住和活动的地区.秦开北却东胡的准确时间难以确定,一般认为是发生在公元前4世纪末到3世纪初.也就是说,东胡在这一地区的出现时间不会晚于公元前300年前后.  相似文献   
73.
论草原文化     
一、"草原文化"或"草原文明"概念的提出上世纪80年代,粉碎"四人帮"后,我国思想理论界冲破"左"的思想枷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在一批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共同努力下,由费孝通先生率先提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们深入  相似文献   
74.
在汉末、三国割据战争中,战马和骑兵兵员、将领呈现出从草原向中原、从中原向江南的流动。三国政权都面临着北来骑兵人才层与当地政治、社会的整合问题,并发展出不同的应对方式。这使得三国政权的骑兵运用策略、水准出现明显差异。蜀汉缺乏骑兵人才;东吴统帅擅长运用骑兵,但受制於战马不足;魏晋政权的骑兵运用能力则呈由强而弱的变化过程。三国割据战争和骑兵人才流动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内迁,影响及於西晋的崩溃和之後漫长的南北分裂局面。  相似文献   
75.
凌波 《收藏家》2008,(3):3-9
当人类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不断发展,与游牧生活、农耕文明渐行渐远,被工业文明的狂飙带进商品经济时代以后,偶尔伫足回望过往的一切,却总能在历史的风烟中,发现那些与过去遥不可及,而在今天竞能细细把玩品味的遗珍。  相似文献   
76.
我们就元上都西关厢遗址2016年度发掘出土动物遗存进行动物考古学研究,为元代牧区畜牧业的研究提供了考古证据。研究结果表明,该遗址出土动物种属包括脉红螺、鲢鱼、鸟、狗、马、驴、猪、骆驼、鹿、黄牛、绵羊、山羊、羚羊、兔、鼠兔、鼢鼠等16种,构成了西关厢地区古代先民获取和利用动物资源的种类清单,其中家养动物包括绵羊、山羊、黄牛、马、驴、狗、猪、骆驼等8种。西关厢地区畜牧业以游牧方式为主,定居饲养和狩猎方式所占比重很低。西关厢古代先民对动物资源进行了多样性的开发和利用,以肉食为主,还包括次级产品开发、游牧助手、骨料来源、交通运输、祭祀用牲等多个方面。结合该遗址植物考古学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西关厢地区古代先民采取了农牧兼营的方式,牧业经济甚至比农作物种植更为重要,呈现了一种较之于燕家梁遗址而言更为典型的一种牧区畜牧业方式,证实了历史文献,为深入探讨元代的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7.
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夜。而对于张穆来说,这一年是他人生中转折的一年。他踌躇满志地参加了顺天乡试,结果却"被斥退场",永远不准考试,被排斥在主流话语权力之外。从此之后,他走上了以学术扬名的道路。换句话说,1839年前的张穆和1839年后的张穆分道扬镳。他后来倡议修建顾炎武祠,撰修《顾亭林年谱》、《阎潜邱年谱》以及撰写《蒙古游牧记》等一系列活动都是他追求学术话语权的生动表现。  相似文献   
78.
游牧方式与草原生态——传统时代呼盟草原的冬营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 2 0世纪 30年代的日文调查资料为主 ,对呼伦贝尔草原冬营地时期的人、畜和草原的关系进行了剖析。首先 ,当时的营地选择以草原合理利用为基础 ,兼顾人畜的生活条件。其次 ,游牧民在冬营地的移动有不同的层次 ,有从夏营地到冬营地的大移动 ,也有在冬营地内的小移动 ,另外 ,为适应草原生态 ,冬营期实行分类放牧。为了抵御雪灾 ,一些游牧民开始受俄国人的影响 ,利用干草 ,甚至有的人在此基础上 ,实现了半游牧。不断移营不是过去游牧民天然之喜好 ,是人为适应草原生态而必然采用的一种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79.
限于目前的考古发现,我们暂且把山西临汾、运城盆地,也就是地理上划分的晋南和晋西南地区,商至西周时期当作一个大地区看。经过几十年的等待,晚商即殷墟时期的考古学化面貌,随着近年来浮山桥北墓地和临汾庞杜墓地的发现及发掘已经大体明晰。以前此期遗存鲜有出土,垣曲古城东关、  相似文献   
80.
亲历大河沿     
这里是中国最大的自然村,南北纵横200余公里;这里仅居住100多户人家,1100余人,相距四、五公里便是近邻;这里是被称为“最后的游牧部落”的新疆大河沿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