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税晓洁  翟东风摄影 《山茶》2010,(10):I0046-I0055
唐蕃古道这条延绵2500多公里之长的汉藏要道,如同一条飘摇1300多年之久的纽带,连接着汉藏文化,古道在三江源区的这一段,既是一路上最艰难.最恶劣的一段路程,同时也是纷争,和议、交流、变化最频繁.最密集的地区,但上千年来,这里仍然坚守着藏文化中最核心的游牧文化,让我们走进三江源区,寻找这份坚持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52.
在蒙古、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地,萨满文化的发展是迂回曲折的,既经历了繁盛.又遭受过沉重打压,但时至今日,这种古老的信仰依旧存在,牧民在生病时不去就医而指望萨满能为他消除孽障,脱离游牧生活的城市人也不时向萨满寻求心灵的指导。无神论者认为萨满教荒谬,当地人则认为,它能带给信众的更多是精神上的慰藉.以及一种敬畏自然的谦卑。  相似文献   
53.
2009年,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在在哈密地区文物局与巴里坤县文物局的协助下,发掘了石人子沟遗址Ⅲ区一座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小型石围居址.居址为四面石墙的半地穴式结构、石墙内侧有14个柱洞,居址内发现有活动面、烧面、灰堆、灰坑等遗迹.出土遗物包括陶器、骨器、石器、料器和玛瑙料等类,其中成组出现、保存完好的穿孔骨甲在东天山地区尚属首次发现.该居址的发掘为揭示东天山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提供了许多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4.
<正>邢莉、邢旗教授合著的《内蒙古区域游牧文化的变迁》行文75万字,田野考察的图片百幅,图表70余幅,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足见其影响。邢莉、邢旗两姊妹生于北京,祖辈和父辈都是蒙古族,深谙蒙汉文化,邢莉教授对蒙古史和人类学民俗学情有独钟,而邢旗教授曾任内蒙古草原勘察设计院院长,熟知"草木经",与美日专家多有合作,是一位学有所长的科学家。两人合作,文理勾连,天地相通,加邢莉得翁独健、贾敬颜等名家指点,更有席慕容式的草原情感,占尽优势。  相似文献   
55.
舒泥  时潇 《世界遗产》2013,(3):100-103
蒙古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几乎都刻有蒙古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深深烙印。如果这些因素悄然消亡,那么,游牧文化会失去浓厚的民族气息,日渐暗淡无光,甚至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56.
新疆天山的历代民族大多都过着逐水而居的游牧生活,几千年来保持古老传统,崇尚自然,这也是当地得以保持原始的自然环境和面貌的原因。天山自古以来就是历代游牧民族的栖息之地,先后有塞人、月氏、乌孙、羌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哈萨克、维吾尔、乌兹别克、塔塔尔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越是在这般有如神迹的自然景观中,人类愈是能产生敬畏之心,也愈加懂得如何以更纯粹、更和谐的方式与自  相似文献   
57.
《华夏人文地理》2005,(U09):48-49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以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元上都城是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时确定的首都。元统一中国后.在今北京市兴筑首都城.上都便成为陪都.为皇帝和大臣们的避暑地。元上都在元末人民起义战争中被摧毁。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现在古城墙依然耸立地表.古城内外建筑台基众多.当年房舍错落有致的布局依稀可辨。上都主要体现了汉族传统的城市布局,也兼顾当时蒙古族游牧生活的习俗。  相似文献   
58.
穷科克岩画的分类及分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画在欧亚大陆北方草原地区东起大小兴安岭西达黑海的广大区域内都有分布,从岩画的内容看,大多与古代游牧民族有关。在对中国西北草原地区古代游牧文化遗迹进行调查与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岩画的附近,一般都有古代游牧文化的遗址分布,这应该是古代游牧文化遗址分布的一个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59.
阜新东蒙短调民歌阜新原本是蒙古勒津部驻地,以游牧为生。17世纪中叶,河套地区的土默特右旗迁到阜新地区,这里的游牧蒙古人逐渐改变了生产方式,变游牧为农耕。几乎是在同时,喇嘛教传入阜新地区,与蒙古萨满并  相似文献   
60.
胡敬萍 《山茶》2009,(4):106-113
我的童年是在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上度过的。记得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大部分地方闹饥荒时,我居住的鄂温克自治旗巴彦托海镇的人们也同样感受到了饥荒的恐惧,为了弥补粮食的短缺,春天我常常学着大人的样子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开满鲜花的草地上挖野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