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王长丰 《中原文物》2008,3(2):92-95
本文综合论述了殷周金文研究的成果及现状,对目前所见的殷周金文族徽进行了数量统计,并就殷周金文族徽的阶段性成果加以述评,分析了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殷周金文族徽的性质以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延边大学本科朝鲜族大学学生(朝族中学毕业的学生)古代汉语教学的调查和实践。发现: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符合朝鲜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应注意采用适多样化教学法,引进现代化科技手段、注意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等。  相似文献   
43.
近代安徽族田收支管理研究——从"十家管公九家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龙 《安徽史学》2008,4(2):104-115
近代安徽宗族为了加强对族田收支的管理,对管理人员的资产提出较高要求,把一些族中富人推上管理岗位,同时刨设了严格的监管制度和完善的管理程序,使管理者很难有舞弊的机会.舞弊可能存在,并且在战争等特殊情况下会增加,但认为贪污使管公产者致富,是把特除时期的现象放大、夸大通过舞弊致富的可能性和忽视富者管理的历史继承性,混淆了族田收支管理中的常态和非常态.  相似文献   
44.
辽代艺术杰作义县奉国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代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契丹族建立的封建政权,雄踞中国北方210年(916年~1125年),先后与中原的五代、北宋和西北地区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相对峙。  相似文献   
45.
小时候,经常听老人哼唱鄂伦春族的歌谣:"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遍野……"在美丽富饶和无任何污染的大兴安岭密林深处,世世代代居住着一个鲜为人知又风俗奇特的"马背上的民族"——鄂伦春。他是中国五小民族之一,也是黑龙江独有的稀少民族,他们一代又代地靠着一杆枪、一匹马、一只猎犬,一年四季追逐着獐狍野兽,游猎在茫茫的林海之中,直到50年代,他们才多数走出白桦林,走下兴安岭,开始半耕半猎的定居生活。  相似文献   
46.
熊家冢墓地是一处高等级的楚国贵族墓地,由主冢、陪冢、车马坑等部分组成。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川店镇张场村三组一带,东南距荆州古城约33公里,距楚故都纪南城约26公里,东距荆门纪山古墓群约20公里,西北隔一条水渠与当阳市接界。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  相似文献   
47.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其人口有13.2万多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受生产生活、人文环境、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达斡尔族的民间节日与其它传统文化一样,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异.在此,我们对达斡尔族民间节日的内涵及特色,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8.
阜新蒙古贞历史与文化源远流长 ,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 ,以她独特的蒙古族风格 ,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宝库。在这组系列介绍文章里 ,向人们展示了阜新蒙古剧、蒙古语文教育、蒙古贞文化源流及其特点、蒙古贞历史探源、喇嘛寺庙的建筑特色等丰富的蒙古贞历史与文化。阜新蒙古贞分布于辽宁省西部 ,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文化交融汇合之地 ,使蒙古贞文化显现出其独特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点。希望读者能从这一组文章中窥见其一斑。  相似文献   
49.
纳西族鹰猎     
鹰猎起源于中亚地区广袤的高地和草原。公元1253年忽必烈南征大理国,革囊渡江驻守丽江时,把这古老的狩猎方式留在那里。几百年过去了,在滇西北高原的古城丽江,这传统仍然被纳西人完整地承传着。  相似文献   
50.
关于畲族族源问题的探讨,从解放前到现在,不同学科、流派的学者,分别从自身特定的理论背景和研究角度出发,试图对它给予富有原创性的阐释和说明。这其中,既有从文献考证的;也有从语言角度分析的;还有深入畲区进行田野调查,把历史文献记载和民间族牒、口头传说、歌谣、仪式等等联系在一起进行考证的。总之,由于考证的依据和角度不同,结论也就必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大致归纳起来,却不外乎是“外来说”和“土著说”两大观点。然就是这两大观点本身,也并不是没有各自的可再质疑之处和值得探讨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