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康熙时期青花瓷成为了中国青花史上的最高峰,其瓷器以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造型多样、青花发色翠丽为主要特征,本文就康熙青花瓷器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以花卉纹双口瓶、富贵平安深腹大盘为例进行赏鉴和评价,旨在通过艺术鉴赏方式,给其他青花瓷赏鉴者更多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不难看出,历朝历代对于高级官吏的治理向来都是比较重要也是比较困难的。乾隆朝六十年堪称有清一代立法惩贪最为严厉,也是最有建树的一段时期。研究乾隆朝对高官腐败的惩治,对于了解清代吏治的全貌,总结其吏治得失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分派庶吉士学习清书,是清代特有的政治制度之一。其起自顺治,迄于道光,发展过程本身反映了满语在清代政府行政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和朝廷内部的满汉关系。清书庶吉士设立的初衷,是为了便利满汉之间的交流。初选时,对人员的年龄、体貌有一定的要求。其数量随着朝代更迭发生变化,由于汉语的普遍使用,每科人数由最初的数十员减少至四五员,皇帝对其考查也日益松懈。乾隆之后,清书庶吉士的实际效用日益减少。清书庶吉士与汉书庶吉士在馆选、教习、考试、散馆上均有不同,但出仕后升迁状况并无明显区别。学习满语的汉族庶吉士的满文水平不一,优者足可召对,亦能翻译书籍;劣者往往因此被黜,遂对此政策有所怨言。  相似文献   
14.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样一个画面对赶考士子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以至于科举入仕成为士子们所奋斗的目标.而能否顺利进京考试,通关证明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政府特意为赶考士子出具一份关卡证明——护票.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士子从出发地到京城所通过的关卡,不受任何阻滞拦截.于现今来说,类似考生的准考证,身份证.这样一种证明在现今已很少见,尤其是纸制文件,更是难得.为此,文章将对同治年间的一张护票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清朝政府为了加强对黔东南"苗疆"的有效管辖,遵循了"治国以教化为先"的思想,并结合黔东南"苗疆"的不知礼义、经济文化落后、"难以汉法治"的实际,对既定的科举制度进行变革与变通,即在黔东南"苗疆"开设"苗科"考试、"设苗籍进取之例"、推行灵活考生户籍资格管理、增加科举考试中儒家经典的内容等地方性科举考试制度。促进了汉族人口的入迁、激发了黔东南"苗疆"民族子弟学习儒学的热情,增强了黔东南"苗疆"人民对中原儒家文化认同感,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清政府在黔东南"苗疆"的有效统治。  相似文献   
16.
张红军 《文物世界》2015,(2):23-25,36
马可教墓志铭现藏于河南省沁阳市博物馆。本文根据墓志记载,参考有关史料,考证了马可教的生平及家世。墓志所载崇祯十三年河内旱、蝗、瘟疫等自然灾害及明初洪洞移民、明末甲申之变等有关历史事件,可与史书、方志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7.
清代广西平乐县境内分布着大量瑶民村落,为了维系当地社会的政治稳定,促进民族融合与文化发展,清廷鼓励支持瑶族子弟读书向学,并对当地的学校教育和人才选拔体制进行了相应调整,尤其是咸丰年间添设"四冲瑶学",即专门为平乐四冲地区增加瑶童学额的举措,体现了清廷进一步运用制度化手段将当地瑶族子弟纳入官学教育系统的倾向,也是清代推行民族融合政策在文化教育层面的重要反映。  相似文献   
18.
近一百年日本的清代社会史研究——以中间团体论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日本的中国史研究中,清史未必可确立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学者对清代历史的关心,与其说是关注"清代"所特有的时代特征,莫如说是偏重于在清史中所能看到的"中国传统社会"的一般特征。战后的研究者,对那种把"中国传统社会"认为是固定不变的看法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越来越集中关心中国历史的发展与各时代的历史特征。当此之际,与其说是"清代",不如说是"明末清初"作为一个具有特征的时代,成为了分析的对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蒙古社会结构中的豁脱或豁脱阿寅勒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随着当地经济结构的演变,沿边的南部蒙古地区,其豁脱或豁脱阿寅勒组织形式和游牧方式发生变化,有的甚至不复存在,而在喀尔喀蒙古地区和呼伦贝尔地方等地,因地区游牧经济的持续发展,豁脱或豁脱阿寅勒的组织形式和游牧方式仍然继续延续。  相似文献   
20.
清乾隆至光绪年间出现多种以清代骈文为辑录对象的骈文总集,这些骈文总集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与文学批评意义。从文献价值来讲,一是保存了没有文集传世作者的骈文作品;二是保存了作家传世文集之外的骈文作品;三是在文本校勘方面具有一定价值。文学批评方面,一是与乾嘉骈文尊体思潮相呼应,编选者表达了推尊骈文文体地位的态度;二是提出了符合儒家正统文艺思想要求的骈文创作原则与审美标准;三是对清当代骈文创作进行了总结与评论,包括对清代骈文创作的总体肯定,对清初骈文作家的指摘,对清代骈文风格的评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