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试论晚清诸子学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之际,诸子学已经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出现了萌发的迹象。晚清时期,随着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诸子学的复兴成为不可逆转之势。维新运动兴起之前,部分耆学宿儒承清初诸子学复萌之余绪,本着乾嘉汉学的研究路数,初步性地开展关于诸子学的研究,对于诸子典籍的校勘、辑佚、考证、注释,侧重于技术性的整理,为诸子学在晚清的兴起付出了积极的努力。戊戌维新思潮兴起以后,新派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诸子学,使诸子学的研究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开展起来。新派学者破除了“独尊儒术”的藩篱,扩大了学术眼界,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振兴祖国民族文化和探讨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上面,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见解,为民国年间中国现代学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2.
江琳 《文史博览》2006,(5):22-25
200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一张宣统元年(1909年)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的毕业证书。证书的主人是清政府派往美国留学的中国第一代留美幼童梁普照之子梁启英,捐赠者是77岁的老人、梁普照之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的离休研究员梁赞勋。在这张晚清学堂的毕业证书一边,以朱笔题写的是光绪33年清政府严令学生谨遵朝廷政令的谕旨。在这张证书上,还写有主考官——第一批留美幼童詹天佑的名字,毅然送子赴美留学的梁启英祖父梁焕南的名字,第二批留美幼童梁普照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后辈——一个充满抱负、决心承继先辈救国宏愿的青年梁启英的名字。在这张承载着浓浓历史气息毕业文凭背后,记录了一个留美幼童和他的后代感人至深的“平凡”经历。  相似文献   
963.
本文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南明弘光政权北使议和团成员马绍愉、陈洪范致吴三桂书,考证了明清之际瞬息万变的政治形势及南明弘光政权贯彻执行“联清灭顺”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964.
晚清时期,在中西商贸领域,频频出现由华商商业行会倡导的对洋商的"停交"抵制活动.该种抵制活动,通常源于洋商破坏商事惯例及交易则例、赖欠货款、欺行霸市等损坏华商利益的行为,有时也因华洋商人分割市场、侵夺商利的市场竞争而起.它其实是一种扩大化的华洋商事纠纷形态,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也成为华洋商事纠纷的一种独特解决路径.而其在中西商务交往过程中的实践和运作,从经济层面来看,是当时中国被强行融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过程中华洋市场仇恨的一种表征;从法律层面来看,则是中国商人藉本土商事习惯法与洋商进行斗争的一种自救行为.  相似文献   
965.
陈子凤 《收藏家》2006,(8):63-64
另外,馆藏中钱福元、孙义钧、孙篆钧的书法作品上均有燮人上款。费丹旭的《随月寻诗图》装裱完成后,燮人在其书堂左上方题款:“凉意浸三更,吟袖湿花露。素影度何迟,知有客寻句。壬寅春日燮人自题。”下钤一白一朱两篆字方印“彤”、“封”。燮人题的“壬寅春日”应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距费丹旭作画已过二年。随后又请好友先后赋诗题字。“诗中有月月有诗,幽人索句,步履随之,皓影发悟,清光沁脾,取之不得,遇之在兹。燮人先生属炎秋题。”下钤长方形朱文印“蔶绣”。“诗本随境生,须待静者遇。矧逢夜色佳,露脚湿寒兔。心地两空明,与古成良…  相似文献   
966.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of certain elite women during late little-known public philanthropic activities Qing China. By examining contemporary newspapers, it traces the new development of women's philanthropic engagement and further analyzes two cases, one on disaster relief and the other on women's education, to illustrate the issues, controversies and achievements that went along with women's philanthropy. It demonstrates how philanthropy, a traditionally-sanctioned field for women's activism, legitimatized women to move out of domestic seclusion and reposition themselves in the public sphere in a crucial transitional era when for "good women" to appear in public was something hotly debated, and how through philanthropic opportunities some were able to engage with political affairs. The broad social impact of their initiatives suggests the continued importance of traditional elite women during China's transition to the modern era; it challenges some of our previous notions, which often unthinkingly accepted the verdict of "New Women" that those who did not embrace their path to modernity were parasitic, unproductive, and backward. By looking carefully at philanthropy, the article reveals fascinating issues and rich details of women's public activities that previous historical narratives have often overlooked. It helps to understand how reconfigured traditions became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modern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gender roles. It also adds a gender perspective to the burgeoning historiography on Chinese philanthropy.  相似文献   
967.
吴海兰 《安徽史学》2004,(3):106-107
吴怀祺先生主编并亲自参与撰写的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的秦汉、宋辽金、元、明、清前期、近代前、后卷已面世,先秦、魏晋南北朝及隋唐卷也即将付梓,这样一项盛大的文化工程,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瞩目,不少书评相继发表.它们基本是就宋辽金、元、明、清前期四卷或某一卷的内容特色作分析,本文试图以题记为主、以各卷内容为辅,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968.
武卫中军是晚清武卫军中唯一一支经奏准招募的军队,是武卫军总统荣禄的亲军。该军虽然营制较新,饷章较丰,武器配备较先进,但军官缺乏统领新军的能力和水平,训练、教育方式方法落后,兵源构成复杂,训练、教育时间较短,使得其在镇压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活动中,表现出了极差的军风、军纪和作战能力。因而,它也是武卫军中成军最晚、裁撤最早、军纪最坏、练兵最不成功的一支军队。《谕武卫中军告示》有助于我们了解该军的一些背景、训练和教育的情况。  相似文献   
969.
《太祖高皇帝实录》作为《清实录》的第一册,是研究清入关前历史的重要献。本主要对此书中有关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后金对蒙古,尤其是漠南蒙古政策的史料进行整理研究。在清代历史上,满蒙联盟关系是统治笼络蒙古王公、处理民族关系中奉行不替的政策和宗旨,也是清朝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长期有效统治过程中贯彻始终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970.
“识者冯了性,唔识误了命”,这首烩炙人口的民谣在我省早已广为流传。然而,冯了性的祖籍及身世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