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武卫中军是晚清武卫军中唯一一支经奏准招募的军队,是武卫军总统荣禄的亲军。该军虽然营制较新,饷章较丰,武器配备较先进,但军官缺乏统领新军的能力和水平,训练、教育方式方法落后,兵源构成复杂,训练、教育时间较短,使得其在镇压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活动中,表现出了极差的军风、军纪和作战能力。因而,它也是武卫军中成军最晚、裁撤最早、军纪最坏、练兵最不成功的一支军队。《谕武卫中军告示》有助于我们了解该军的一些背景、训练和教育的情况。  相似文献   
942.
《太祖高皇帝实录》作为《清实录》的第一册,是研究清入关前历史的重要献。本主要对此书中有关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后金对蒙古,尤其是漠南蒙古政策的史料进行整理研究。在清代历史上,满蒙联盟关系是统治笼络蒙古王公、处理民族关系中奉行不替的政策和宗旨,也是清朝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长期有效统治过程中贯彻始终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943.
“识者冯了性,唔识误了命”,这首烩炙人口的民谣在我省早已广为流传。然而,冯了性的祖籍及身世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944.
晚清新疆银两的重量单位湘平到底有多重?对此有不同说法。穆渊认为“湘平为湖南省的库平,一两为36.1g,小于中央库平”。董庆煊、穆渊共同认为“湘平每两等于36.13g,比库平每两37.301g少1.171g。”周祥认为“新疆平码标准为湘平。湘平一两合35.8g。”我想就此谈点浅薄之见。不足之处,敬请泉界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945.
2003年浙江德清出土一件青铜鸠杖。本文对此杖作了初步研究,认为系春秋时期吴国或越国器物,作权杖使用。  相似文献   
946.
晚清时期待质人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时期待质人证问题表现为非法羁押手段长期存在,无限期羁押现象极其普遍,待质人证瘐毙数量极大等特点。导致待质人证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中央与地方相关政策严重脱节,政府权力体系设置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相关立法及救济程序缺失等等。清末法制改革前后清政府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却并未能够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47.
刘雅军 《史学月刊》2005,(10):97-103
19世纪中期以来,在剧烈的中西碰撞影响下,晚清学人关于史书编纂体例的认识有了新变化:甲午战前,重新使用国别体撰写外国史;至20世纪初,当西方“世界历史”观念和世界史编纂方法经明治日本输入后,晚清学人对西方“以西方史为世界史”的“一元”进步论、阶段论和明治日本“东洋史、西洋史”的“二元”叙事,表现出复杂而矛盾的心态,深刻影响着对“他者”、“自我”的认识和定位。  相似文献   
948.
与洋务派官员相比,晚清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将“中体西用说”推进到“道器说”,率先将变革的内涵由经济技术层面扩展到政治体制变革,是对当时洋务派官员思想局限的一个理论突破,但另一方面,郑观应仍然固守着对儒教和道教的理论核心“道”的执着追求和信仰。对道的迷信和对以基督教为核心之一的西方明的本能排斥成为以郑观应为代表之一的晚清改良主义思想家的思想特征和最后精神底线。  相似文献   
949.
开封城墙源于唐汴州城,北宋时期为东京城的内城,金代末年曾将其南北两墙稍加拓展,后经明、清之际的多次重修,一直沿用至今.2000年5月至7月,开封市文物工作队在开封城墙西门的北侧进行了勘探和试掘,发现有三层不同时代的马道相叠压,为研究开封城墙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950.
南通素以产棉称,被冠为土布之乡,蜚声中外。通海土布是反映南通地方历史、民间工艺的一面镜子,也是孕育并创造近代纺织名城的珍贵化遗产,充分展现了通海棉农精湛的手工织造技艺,晚清民国时期,通海土布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转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