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编读往来     
《风景名胜》2008,(8):12-13
感谢读者的厚爱与支持,我们会认真倾听你们的意见,为《风景名胜》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内容。如果您对我们杂志有任何建议和意见,欢迎来电、来信探讨,会有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回复您的信件。1有问必答唐代是我国盛产诗歌的年代,诗人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我们在读唐诗的时候,眼前总能浮现诗中所描绘的奇美景致。我建议,风景名胜杂志可以出版《唐诗中的风景名胜》专辑,而且仅出版一、二辑还远远不够,可以出版十几个系列专辑,根据地域分类,以满足读者的愿望,弘扬中国古典文化。(深圳陈粤龙)  相似文献   
102.
章针对首轮志书记述肤浅的问题,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加强记述深度:努力展示事物的多层次性:尽可能多地集纳有深度有价值的资料;加强沟通,切实展示宏观性的深度资料。  相似文献   
103.
小宁 《文史天地》2002,(1):64-64
画家眼里的世界与常人有别。一些不被众人看重的地方,画家则有可能在那儿画出一幅好的画来。画家的眼睛比手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思想。画家的作品反映出他对生活的认识程度,思考的深度。技能娴熟的画家很容易产生,而有思想的画家则是时代的骄子。  相似文献   
104.
关于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物馆的信息化工作是围绕着藏品、展示、研究这三项基本工作展开的,是指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博物馆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收藏、研究、陈列、宣传、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水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5.
陪你去旅行     
《旅游纵览》2009,(7):31-31
<正>●《尼泊尔摄影攻略·深度游》作者:曾硕简介:这本书非常适合喜欢摄影、准备去尼泊尔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国度旅游的朋友们。它不再是一本纯旅游咨讯或只有风光图片的画册,而  相似文献   
106.
谈《龙岩市志(1988-2002)》的记载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日有幸拜读《龙岩市志(1998~2002)》,认为它是一部富有新意的成功之作,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实现了记载深度的新突破,具体表现有如下诸方面。  相似文献   
107.
河西走廊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汉唐时期古“丝绸之路”经由此处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是我国西部生态文明的安全屏障和旅游发展的后劲之地。山丹县位于“塞上明珠”“丝绸之路”重镇张掖市的东大门,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丹培黎学校和山丹马场实地视察指导工作,就发展职业教育和生态保护修复作出重要指示,为山丹文化旅游的发展赋予了广阔空间。本文通过对山丹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对山丹县文化旅游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8.
刘迪 《文物世界》2007,(2):66-69
如果在与博物馆相关的词汇中进行筛选,用尽可能少的词覆盖博物馆尽可能多的信息和特征,作为它的关键词,我会选择如下五个:时空、遗产、人  相似文献   
109.
《华夏地理》2007,(7):196-201
中国地形自西向东呈阶梯状逐级下降,翻过大兴安岭至雪峰山一线.向东一直伸向大海.是中国地势较低、人口相对集中的东部平原.低山丘陵及浅海大陆架区域。这块区域经济相对发达.旅游业起步早.开发成熟,形成了丰富的旅游产品。其中有很多景区具备深度开发生态旅游的潜力。《华夏地理》7月刊将中国东部的18个景区作为第三批“2007华夏地理生态旅游潜力点”推荐给您。  相似文献   
110.
张文涛 《世界历史》2020,(3):106-117
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丹尼尔·斯迈尔等人所倡导的"深度历史"理论,试图以神经科学的新知为基础,为书写宏大历史提供新的路径。"深度历史"理论反对割裂历史叙述的史前史观念,更反对在人类的生物性与文化性之间划出时间鸿沟,认为历史进程中人的生物性与文化性一直存在互动关系。大脑是文化的生物性基底,同时深深受到文化的塑造作用。"深度历史"理论整合多学科知识、构建连贯性宏大历史叙事的努力值得称道。但在反对进步史观的过程中,斯迈尔也抛弃了启蒙时代关于人类心智进步的重要思想遗产,使得"神经史学"的主张不免失之粗糙,无法有效贯彻到系统性的历史著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