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章诒和 《纵横》2013,(6):24-28
戏班要国营 20世纪50年代,梨园行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体制变化。而这个变化,也彻底扭转了20世纪后50年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道路和艺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32.
金毅 《文史春秋》2013,(3):49-52
提起红色经典中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不少上了一定年纪的人至今还对剧中人物———解放军剿匪小分队团参谋长少剑波记忆犹新。这一精彩艺术形象的塑造者便是上海京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高派"老生传人沈金波。沈金波的舞台形象玉树临风、英俊潇洒;唱腔清润高亢,令人荡气回肠;嗓音清脆明亮,吐字归韵讲究,  相似文献   
33.
李艳 《神州》2013,(16):3-3
京派文化与海派文化,这两种文化风格在中国现代以至于当今依然并行存在。本文就分别对京派和海派文化进行分析以加深对这两种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34.
陈伟 《神州》2013,(2):208-208
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自诞生至今,在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吸收了其它地方剧种、艺术门类的精华,经过无数艺术家的改革与创造,使之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之集大成者,被国人称之为国粹。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把京剧引进到校园教育中,在寓教于乐中尽情享受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品味经典,传承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壮大,对于传统京剧艺术的继承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陈伟 《神州》2013,(3):194-194
京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有着200多年的悠久历史,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段在过去更是被大家传唱于大街小巷,众多名家在都在中华历史上贡献了自己辉煌的艺术人生。然而,传统文化的逐渐衰败已是既定的事实,在各种流行音乐形式的冲击下,京剧、书法、古文诗词等等中国传统精神文化正在被大家——尤其是年轻一代所遗忘,这无疑是一种国家精神文化的断层与流失。京剧虽是著名的剧种,但我们身在现代都市的孩子,对于京剧总是陌生的,既感觉不到心灵上的享受,也没有感官上的享受,更谈不上理论的认识。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学会欣赏京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6.
《民国档案》2001,(3):8-11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艺名兰芳。原籍江苏泰州,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其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发展,创造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生前曾先后多次赴美、日及欧洲各国进行文化交流。1935年应邀赴苏联演出并遍访欧洲,是梅兰芳演艺生涯中的重要经历,也是中苏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本组史料选自国民政府外交部档案全宗,即记载了这项文化交流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7.
肖舟 《文史春秋》2001,(4):62-71
上海解放前夕,一代青帮大享杜月笙逃离申城,蛰居香港。他在香港是怎样度过暮年残生?他在香港是怎样第七次做起新郎,与京剧名伶孟小冬成婚的?中共是如何派得力干部与之秘密接触,劝他回大陆的?杜月笙又是如何置蒋介石拉拢威逼于不顾的?本详据鲜为人知的史料,为读描述了一代大亨陨落前的轨迹。  相似文献   
38.
1928年的广州市,在经过1927年12月共产党领导的起义失败后。市面逐渐恢复平静;人秋,一个戏剧团体“戊辰同乐会”,特邀京剧大师梅兰芳来粤演出。梅兰芳也早已向往广东,曾对香港新闻记者说:“梅对南方景物.常系衷曲,且以当时政局不宁。未得一履粤行为憾。  相似文献   
39.
姚保瑄 《北京文史》2001,(1):26-27,25
时间过得真快,特别是年岁大的人,越感到光阴易逝。前几天凑巧遇上马连良先生之子马崇仁,谈到今年是马连良先生一百周年诞辰,又让我回忆起有关马连良先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40.
任明耀 《古今谈》2000,(2):18-22
京剧艺术历来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倾倒观众。京剧流派纷呈,各种流派都拥有一批京剧迷。麒派艺术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麒迷的人数特别多。早在30年代,有一位麟迷叫杨畔,他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他一家人均是麒迷:大哥只要有谁说麒派一个不是,他就会跟谁辩论直至闹成口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