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夏的美     
正夏很美,美在热情,美在愉快,美在优雅,美得让人难忘。清晨,我来到公园。迎接我的是那如海的花朵。有蓝的、白的、红的、黄的,还有淡紫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多姿多彩。看着那五彩的花朵,我有些眼花缭乱。夏很美,美得热情。我来到了林阴道。啊!一排排浓密的苍天大树,低一些的树叶显得苍老浓绿,高一些的树叶也不像春天那么稚嫩了。一阵阵凉风为我消暑,高大挺拔的树木也为我避暑,此时的我已经丝毫感觉不到酷  相似文献   
52.
敬丘侯国之名见于《汉书·地理志上》,然而《王子侯表》中并无"敬丘侯",郦道元认为敬丘侯国就是鲁共王子瑕丘节侯刘政的封国,钱大昕、王先谦等人皆从郦道元之说,然而对此论持反对者大有人在。从地理位置上看,沛郡敬丘与鲁国隔梁国及沛郡之丰、沛二县,距离甚远,结合当时行分封之时代背景,瑕丘侯的封国应是山阳郡之瑕丘而非沛郡之敬丘。尹湾汉墓所出简牍之《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中有敬丘侯之门大夫一职,可证确实存在敬丘侯无疑。  相似文献   
53.
脸上有什么     
正上课的时候,老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的脸上有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着,有的说:"脸上有牙齿!"我一听,哈哈大笑起来。还有的说"脸上有痣!"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说法。可老师却说:"脸上有河川,有山川,  相似文献   
54.
16和17世纪是华南地域社会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的转折时期,在近两百年的时间里,粤闽交界的韩江流域因山贼、海盗和倭寇空前活跃而引致地方动乱的严重情势,乡村聚落形态因而发生重大变化并出现明显的军事化趋势,这一变化最终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经过长达一百余年的筑城建寨运动,韩江流域21个县都出现了大量的军事性城寨,而清初的迁海政策也对该地域的社会组织和聚落景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复界之后粮户归宗的举措,则导致聚族而居的单姓大村的普遍出现。  相似文献   
55.
新学期的第一天,浩浩带来了他在寒假里独自完成的绘画作品,我看后感到非常惊讶,才短短二十几天的寒假,孩子就有了如此大的进步,于是我为他办了一个画展,小小的画展带给了他许多成功与快乐的体验。  相似文献   
56.
联大的学生,以及住在昆明的人,对跑警报太有经验了,从来不仓皇失措。"有空袭,下课"抗战期间,西南联大有一位历史系的教授叫雷海宗,他开的一门课因为讲授多年,已经背得很熟,上课前无需准备;下课了,讲到哪里算哪里,他自己也不记得。  相似文献   
57.
正以秦宣太后为原型的电视连续剧《芈月传》热播,引发了观众关注战国历史的兴趣。多年前读《战国策》和《史记》时,秦宣太后和她的儿子秦昭王的记载,就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这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具有多方面审视和研究的价值。吞并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并非秦始皇的一人一时之功。民国时期的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他的《中国上古史纲》中,甚至有这样的判  相似文献   
58.
资讯     
6月26日,由四川省旅游局与《中国国家旅游》杂志联合出品的爆笑旅游微电影《爱,在四川——风情篇佛日》在国内外各大视频、网络平台正式上映。上映短短5日,网络点击量总计已过1000万,数字惊人。该片是“爱,在四川”系列微电影的第5部,主要取景于四川省乐山大佛、峨眉山以及蜀南竹海景区,影片幽默诙谐的风格引发网发热议。  相似文献   
59.
刘瑞明 《丝绸之路》2013,(10):14-19
把"山海经"理解为"山海的经过"是不对的。《山海经》唯一的内容是性文学,"山海经"实际是"山"、"海"、"精"(茎)的联合结构。"山"是"膳"的谐音;《山海经》所有的"海"字,都比喻女阴;"经"是"精",指精液,有时也谐音"茎"而指阴茎。"山海经"是以男女阴为膳食的意思,以食指性交。  相似文献   
60.
清末名的书法家、诗人,一代帝师郑孝胥,在清末是一位受人尊仰的达官显贵。由于清灭亡后,溥仪出走紫禁城,在郑孝胥的帮助下,投靠日本,郑成为后来的“满洲国”总理,而声名狼藉。但仔细检视清末坛,郑氏书法跟诗词造诣都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