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最近查阅了部分社会主义新方志中的“奇闻异事”,发现首届新方志对这部分内容的编写存在一些问题,今提出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2.
一方之志,载述一方地情,必须有丰富的地情资料为基础,否则,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回顾以往出版的方志学和方志编纂学著作,以及成千上万篇谈论方志编纂的文章,却有一个遗憾,即:大家倾情于搜集和核实考订资料,拟订志书的体例篇目,探讨如何体现和突出两个特色,以及如何把握好行文表述,但极少关注地情研究的问题。时值世纪之交,笔者有幸拜读了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城市区志编纂概论》(全国城市区志协作研讨会编著,张一雷、杨杏芝主编),看到  相似文献   
93.
地方志的“宣传色彩”表现为记述的概念化、隐恶扬善、敝帚情结、妄加评论、滥用政治术语等。这影响了地方志的科学性。造成“宣传色彩”的原因是:体制和机构多强调行政性,忽视学术性;方志理论研究薄弱;部分修志人员缺乏历史责任感。为避免“宣传色彩”,应加强主编意识,提高主编素质;强化方志学术意识;要全面、辩证地认识事物;要有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94.
《庄子》云,庖丁解牛之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泰州志》编成出版,作为总纂的主持人和统稿人,我却觉得殊未慊心。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自己对方志学的素养不够,在《泰州志》总纂中还留有若干遗憾。戴震所谓“务自省以救其失”,现在总结自省一番,也算是亡羊补牢吧。  相似文献   
95.
我们既然把方志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提出来,其间就蕴含着方志学建设本身是否合乎科学的问题。马克思在论及科学研究方法问题时指出:“不仅探讨的结果应当合乎真理的,而且引向结果的途径也应当是合乎真理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8页)从马克思的这个教导中可得到这样一个推论:假如我们把方志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提出来是合乎真理的,那么要切实把方志学营建好还得有一整套合乎科学的研究方法去作保证,而提供这一整套合乎科学的研究方法的任务,就只能由元方志学这一新学科来承担。  相似文献   
96.
李伟 《文史春秋》2001,(1):28-34
曹聚仁(1900-1972),浙江兰溪人。集学者、教授、作家、记者于一身,20世纪声名赫赫的文化人。从1956年起。他以一个超然于党派外的自由主义者,爱国情重。毅然投身于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工作。  相似文献   
97.
11月15日上午,纪念章学诚逝世200周年座谈会在绍兴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研究历史学、方志学的学近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绍兴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陈荣昌主持,绍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茹关筠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8.
何晓宁 《云南史志》2000,(3):22-23,30
方志科研管理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它涉及到管理目标、管理要素与管理手段等问题。提高科研管理的水平,必须树立正确的方向,摆正工作的位置,明确主要的职责,从而使有限的方志科研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99.
在《云南史志》创刊100期之际,笔者谨以编辑部名义,向十几年来,为本刊的创办、编辑、撰稿、审定、印制作出了努力和贡献的领导和同仁们致以亲切的慰问和诚挚的谢意!《云南史志》创刊至今,经过了《云南地方志通讯》、《云南方志》、《南中》等几个发展历程,1995年改为现名。  相似文献   
100.
黄林纳 《中原文物》2012,(2):104-108
2011年12月21~23日由河南博物与台北历史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海峡两岸——中原两周列国考古与文化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开幕,来自海峡两岸各地的学者参加此次会议。会议总结了两岸学者对辉县琉璃阁甲乙墓的研究成果,回顾了近十多年来两周考古的新发现,讨论了学术界目前关于两周考古的热点问题。此次会议是两岸携手对甲乙墓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同时也是对近十多年来两周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的一个检阅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