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华侨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独特而又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她的产生、形成、嬗变和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在这段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民国时期是华侨高等教育兴起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国民政府将暨南学校升格为国立暨南大学,开辟了华侨高等教育新的纪元。政府对一所高校的举措,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状况。研究暨南学校走向国立暨南大学,华侨基础教育发展成为华侨高等教育的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探讨侨务政策与华侨教育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与改进今日之华侨高等教育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2.
张礼刚 《世界历史》2006,3(6):36-43
在17、18世纪,由于欧洲及德意志地区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犹太人特殊的历史经历以及对居住地表现出来的“忠诚”和“弱民”地位等原因,在德意志地区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犹太人群体——宫廷犹太人。他们利用其经济方面的影响,积极参与在宫廷的军事斗争、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受到宫廷的信任,取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虽然他们与犹太社团有着一些冲突,但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犹太人身份,在管理犹太社团事务、形成新的犹太社团、传承犹太文化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个时期宫廷犹太人的活动为犹太启蒙运动和犹太人的解放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73.
“海外人才回归的历史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6月26-28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和中国内地的代表共51人,提交论文15篇。湖北省政协副主席胡永继、国务院侨办经科司巡视员兼副司长谭天星、湖北省人事厅副厅长温兴生、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何祥林、海外代表曾支农先生先后向大会致辞表示祝贺,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全国十大优秀“海归”之一———王辉耀先生和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院长庄国土教授作会议主题演讲。本次会议有四个特点:(一)“华创会”与国际学术会议相结合。为增进华侨华人居住…  相似文献   
74.
华工联合会原名中华旅俄联合会,1917年由在俄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发起成立。成立以后,华工联合会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进入俄国的华工提供了大量帮助。1918年底,华工联合会转变为“无产主义者组织”,它积极对在俄华工进行革命宣传,建立起与中国境内革命组织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此外,华工联合会还促成中国政府与苏维埃俄国之间进行对话,在俄中两国的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大量史料,追溯了旅俄华工联合会在救援、革命和外交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对华工联合会这一以往较少引人注意的华侨组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75.
2006年3月21日,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邀请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教授、亚太研究中心主任纪宝坤博士在北京华侨大厦做了题为“从2001年澳大利亚人口普查来理解澳大利亚华裔群体”的学术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华文学院、国务院侨办等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中国侨联机关的有关人员共20余人出席了学术讲座。纪宝坤教授首先对澳大利亚华裔社会的形成和澳大利亚人口普查资料的背景做了简单的介绍。他认为,二战前澳大利亚主要由欧洲的白人移民组成,其中主要是英国移民的后裔。二…  相似文献   
76.
本文旨在探讨美国华语文学的历史变迁、社会意义及其文化特性。美国的华语文学初始于19世纪中叶华人首次大批移民来美之际。时至今日,美国华人社会已成为亚洲之外最大的华语文学中心。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及跨国文化交流之影响,更使得美国华语文学风行于世界各地华人社会。那么,美国华语文学有何特性?其作品对华人生活有何影响?与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相比,华语文学有何异同?其作品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之间有何关联?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7.
2006年1月19日上午,中国华侨历史学会2006年在京理事会暨迎春茶话会在北京华侨大厦举行。学会会长林兆枢代表学会做工作报告。他指出,在过去一年里,学会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配合中国侨联举办了“郑和下西洋与华侨华人”论坛;二是开展了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有关的系列工作,如承担《永远的丰碑·抗日英雄谱》侨界人物的撰写任务等,进一步宣传华侨支援抗日战争的史实和事迹;三是启动了《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文库》的编辑出版工作。已出版三本文集和专著;四是对天津、山西、广西老归侨录音采访的文字整理工…  相似文献   
78.
肖荻 《炎黄春秋》2006,(4):50-51
4月15日是胡耀邦同志的忌日,全国侨联副主席、原天津市副市长叶迪生怀着浓重的深情,和我谈到他对这位杰出政治家的深切怀念。23年前,耀邦同志和当时还在第四半导体器件厂工作的他一次亲切晤谈,那一言一笑使他永世难忘。  相似文献   
79.
黄涛 《福建史志》2006,(2):35-39
中国既属亚洲东部大陆大国,也是太平洋西岸海岸古国。早在上古就产生民间海上交通与贸易,到了两汉.中央政府直接派遣官吏进行一定规模的海外贸易,标志着海外贸易正式成立,此后广州就首先成为国际贸易重要港口之一。自唐代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在广州设立市舶使制度以来,历朝在沿海的广州、泉州、温州、明州、杭州、密州等外贸口岸职掌检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征收商税,收购政府专卖品和管理外商等事务。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空前繁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港之一。  相似文献   
80.
任贵祥 《安徽史学》2006,(6):118-126
学术界对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截至1995年抗战胜利50周年时,已经出版全面论述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研究著作5部①,专题研究著作2部,文章有二三百篇,详细情况请见笔者撰写出版的有关研究综述②.下面将1995年至2005年,即从抗战胜利50周年到60周年这10年间,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研究的新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