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论文以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从华人新移民的文化自觉、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对近十余年迅速发展的海外经典读诵教育兴起的原因、背景及其作用进行了梳理和阐述,认为其兴起主要原因在于华人新移民在西方社会中普遍遭遇的文化冲突和认同危机,尤其是子女在华文学习中遇到的诸多现实困境。新移民积极创办的经典学习社团——"读经学堂",在海外华文教育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宣导、组织与教学功能。他们在课内外活动中主动选择和传承了跨国文化中具有日常实践性的"中华传统",如礼敬师长、身心合一、感恩、孝亲、终生学习等观念,在西方语境下努力重构东方"君子"式的儒家理想人格,从而帮助自身及子女实现文化上的"安身立命"。读诵经典不仅是海外华人积极开展的华文教育内容和思想形态,也是彼此之间进行社会交往、实现跨文化交流、达成族群认同的重要桥梁。由于海外新移民群体有着较为迫切的家庭教育、族群认同与思想交流等现实需求,此类读经社团未来可能会在华人聚居的更多国家和城市间蔓延。  相似文献   
13.
记得有句话说书和人一样是要讲缘分的,读龙登高教授的新著《跨越市场的障碍:海外华商在国家、制度与文化之间》(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以下简称为《跨越》),也多少有些类似的情景。说来惭愧,在华侨华人研究“堂口”里谋生,最不愿意读的就是本专业的论著,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拼凑任务才耐着性子翻些必需的资料;同行赠送的专著,不少躺在书架上与灰尘为伍,有时内心不免歉疚于这些作者。主观方面,个人碌碌无为自甘庸懒;客观方面,现在的出书速度快、数量多,文化快餐大多令人提不起阅读的胃口甚至还有伤胃之嫌。“自从一读愣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  相似文献   
14.
汪晓云 《民俗研究》2007,(1):218-229
一、《山海经》:"夸父"神话叙事源头 说到"夸父",我们立即想到"夸父逐日"神话."夸父逐日"神话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山海经·大荒北经》与《列子·汤问》、《博物志·史补》.  相似文献   
15.
妹尾河童日 《世界》2007,(8):174-175
语言算什么 有人非常生气地说:“在意大利问路,那里的人往往给你乱指一气,他们撒谎也不脸红,太不热情了。”  相似文献   
16.
吴志光 《收藏家》2007,(3):67-68
在中国金融史上有着一块切肤之痛的历史伤疤,那就是清末民初社会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时腐败当局所举借的外债。根据目前的史料,第一笔外债为现存中国国  相似文献   
17.
艺术简历     
《百年潮》2007,(7):80-80
张荣庆,1938生,河北安国人。擅长书法及书论。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三、四届理事,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编审职称。  相似文献   
18.
19.
崔华杰 《史学理论研究》2020,(2):102-112,159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之下,1959年山东大学青年教师景甦和罗仑出版《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的社会性质》一书,探讨了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该书从生产关系的研究角度,着眼山东乡村并专注农民阶级,从内部提炼区域社会发展的历史方向,彰显了近代中国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以及乡村历史的独特性,在利用本土史学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该书还借用田野调查扩充史料来源,重视计量分析在史学上的运用,朴素地显示出史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趋向。该书外译英文后,为西方学者推重,并对后者产生涵容互摄的学术影响。该书所体现出的立足本土史学并形成中国学术话语的治学风格,在中外学术交流频仍的当今富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文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浙江义乌及青田三地田野调查之基础上,以从事中国商品国际贸易及相关产业的海外华商为研究对象,探析中国传统熟人社会中的"信任"与海外华商族群网络的关系问题。研究指出,人际信任,尤其是特殊信任是海外华商族群网络建构的基础。借助于信任,华商可以获得赊款采购、赊款货代、信用担保等优惠,进而有助于拓展其商业网络。商品交易过程中的信用实践、国际产业链的分工与合作关系以及"集体制裁"等,促成了华商族群网络中信任的产生及维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