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1056篇
  2013年   897篇
  2012年   879篇
  2011年   719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530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432篇
  2006年   407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382篇
  2003年   380篇
  2002年   334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41.
942.
20世纪80年代,石家庄市井陉北宅村一座晚唐砖室墓中出土了一件陶塑吹奏俑(封三,上),为我们提供了晚唐时期一个民间艺人组成的小乐队走村串户的表演场景——五位或坐或立的艺人与两匹舞马聚于一个长18.5厘米、宽16.5厘米的四足底座  相似文献   
943.
<正> 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收藏有嵌螺钿黑漆插屏五扇,均长方形,每扇长24.5厘米,宽12.8厘米。从边角脱落漆面处可知,插屏内为杉木胎,外糊麻布,再打漆灰,髹黑漆为地,然后刻出人物及景物的轮廓,再嵌入细螺钿线或闪不同色彩的薄螺钿片,以一种独特的漆器工艺,巧妙地取得工笔画的效果。五扇  相似文献   
944.
漫话竹刻艺术及历代名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刻艺术的发展与中国其它传统工艺一样源自文人对自然的痴爱。竹子不仅虚中洁外,外表油润,温和有致,而且具有浑厚坚韧的特点,被人们视为祥瑞之物。用竹子雕成的各种装饰品,既有实用价值,又是精美的工艺品。目前所见到的较早的竹雕器是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雕龙彩漆竹勺,勺柄以浮雕、透雕两种技法刻有龙纹和编辫纹,可见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已喜欢用竹材雕成精美的器物。北周瘐信《奉报赵王惠酒》诗有“野炉燃树叶,山杯捧竹根”的诗句,反映了当时雕竹制器的概况。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记述的竹刻技艺及作品更为详细,称竹刻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45.
故龟兹(今新疆库车县)是西域36个诸邦国中的一个大国,历史悠久。据史记载:“龟兹有户6 970,口81 317,兵21 076,并设有各部长千长等官职,已建立了一个较完备的官僚统治机构”。公元前60年,西域正式划入汉朝版图,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46.
王宁 《收藏家》2003,(2):22-26
梅花为蔷薇科樱桃属落叶乔木植物,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为我国所特有,生长于南方。梅性耐寒,每当寒冬依旧,春天将至之时,先众木而花,先天下而春,傲霜斗雪,玉骨冰肌,叶还未出,红、绿、白各色花蕾已挂满枝头。它那坚贞的性情,高贵的气质,深受中华民族赏识,更为历代文人墨客仰慕。林甫,宋钱塘人,谥和靖先生,天性恬淡,寄情于名山胜水之间,结庐隐居杭州西湖之畔。他在寓所附近遍种梅花,养白鹤闲步其中,终生不娶,以“梅妻”为伴,以“鹤子”相随。于是“梅妻鹤子”美名流传后世。  相似文献   
947.
施裕民 《收藏家》2003,(1):61-63
刻铜工艺产生于清朝的中晚期,以阴文刻、阳文刻、双钩线刻为主,在工艺上吸取了平雕、竹刻、篆刻的技法,其铭刻题材多以书法、绘画、治印形式出现,并主要在文具、烟具上发挥,尤以铜质墨盒上铭刻最为常见。刻铜墨盒集质地、作工、造型、刻工、诗文、书法、绘画、印章、篆刻、装饰花纹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可谓气象万千,玩味无穷,有着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雅的收藏品味。一般意义上的刻铜墨盒,并不一定值  相似文献   
948.
《收藏家》2003,(12):FJ03-FJ03
  相似文献   
949.
沪宣 《收藏家》2003,(5):64-66
本届春拍将推出中国书画第一专场460件,第二专场201件,油画,水彩画,月份牌原稿专场71件,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258件,古籍善本专场330件,共计1300余件拍品于5月25日,26日在上海大剧院公开拍卖。  相似文献   
950.
闪淑华 《收藏家》2003,(11):48-48
早年间即闻业内人士讲:“田黄石价逾黄金,但好的田白石不亚于田黄。”个中缘由笔者在文革时期因有幸见到3方上等的田白石章方才明了。文革时期,北京市文物管理处文物资料室藏有3方上好的田白方章,最高约8厘米上、下不等.约2厘米见方。随形雕山头钮,石质透润,洁白无缺。加之宅玉般柔和的光泽,真乃天然尤物。如此这般的石章料,只要你瞥见一服,便难逃欣赏、盘玩的诱惑,拿在手中,再也不想放下。古人云:“君子比德于玉”,自占以来,爱玉者多多。而从此敝人慕石胜慕玉,缘为“玉不琢,不成器。”但好的天然石料,如上述田白章,无需雕琢,自然成趣。其质地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