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0篇
  29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石德生 《攀登》2014,(1):116-121
罗卜藏丹津事件善后事宜的实施,不仅使清廷对于青海地区的治理模式与方略产生了较大转变,也使青海湟水流域汉族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产生了较大变迁,为其逐渐演化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传统社会奠定了基础,并促成了清后期湟水流域汉族社会的复兴.  相似文献   
12.
刘姗 《文史博览》2013,(4):18-22
妈祖信仰是先民在海洋生活中逐渐孕育出的民间信仰,自宋时发源于福建莆田后,相继南下传入两广至海外,北入江浙鲁辽,西入云贵川等省。清初,随着闽粤移民流入及其商业开展,这一信仰亦传入湘黔边界的舞水流域,渐在苗疆山区兴起发荣。妈祖这一信仰传入路线大致与"填四川"的移民运动相同,另一条重要路线是闽粤商人进入江、沅贸易的路线。其传播的主体是来自闽粤地区的农工和商人,也渐为舞水当地的民众及渔渡者信仰。  相似文献   
13.
季节性移民聚居现象受到西方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而我国鲜有研究。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巴马盘阳河流域"一地多类"的季节性移民社区的形成过程、类型特征与作用机理进行归纳与揭示。研究表明:①季节性移民社区演变历经萌芽、快速参与和转型发展三个阶段,社区人口结构、聚居空间、经济业态、景观设施及人文氛围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②季节性移民社区形态存在差异,可以归类为交融性社区、优势性社区,共享性社区,纯粹性社区。③季节性移民社区是差异化的"美好生活"需求、独特的长寿资源及乡村生活环境、外来商业资本、地方政府调控和利益共生等"五力驱动"的结果,不同发展阶段其主导动力和作用方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张敏 《东南文化》2023,(1):70-91+190+192
太湖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马家浜时期文明曙光初现于太湖北部,奠定了太湖流域文明化进程的基础;崧泽时期的太湖北部率先进入王权统治的古国时代,形成了太湖流域的民族共同体,东山村遗址群成为原生型“崧泽古国”的政治中心;良渚时期的太湖流域进入神权统治的古国时代,太湖南部的“良渚遗址群”与太湖北部的“寺墩遗址群”成为“良渚古国”并立的政治中心。王权统治的“崧泽古国”转型为神权统治的“良渚古国”,成为中华文明化进程中独树一帜的“太湖模式”。  相似文献   
15.
余思宁 《区域治理》2022,(14):62-65
为了从根本上防控与消除引起流域水环境恶化的风险因素,环境相关部门应当拟定科学的流域水污染总体防治规划,并结合因地制宜的流域水环境保护监管实践思路来进行防治管理.本文探讨了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目前实施状况和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各地的方言中,我们不仅能窥见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事实的地域文化印记,而且会发现一种方言系统将某些不属于其地域特点的词汇融合进来,成为与自己方言融为一体的组成部分. 青海方言,在汉语方面属于北方方言,在某些程度上与江淮流域的吴语方言有些相同或相似.这与青海汉族的历史有密切的关系.历史上由于人口迁移、商贸联系、各民族长期相处及地区间的交往等诸多因素,使青海方言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追其原因,一方面是人类的迁徙活动让其地方方言在青海这片土地落地生根;另一原因是由于青海相对封闭,所以形成的语言固有形态很少被破坏,在俚俗方言中相对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对临江墓的清理过程中,在墓葬东侧,墓葬与祭台之间找寻墓域铺石的探沟内发现一座半地穴式房址,房内出土各类磨制石器、夹粗砂陶纺轮、陶钵等遗物58件,年代为青铜时期,其中石制品数量、种类较多,并具有一定特色。部分遗物的形制特点与同为鸭绿江流域的通化万发拨子遗址二、三期文化遗存的同类器物相似,部分遗物与朝鲜半岛青铜时代一些遗址内的出土遗物形制特点具有可比性,此次发掘为鸭绿江流域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18.
The Yiluo basin is the heartland of the origin of early states in China.Based on the archaeological data from the undergoing Yiluo Project,as well as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population estimation,carrying capacity,and catchment productivity developed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in the West,this paper constructs a GIS based study detailing population fluc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complexity in the surveyed region from the Peiligang to Erlitou period.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is paper's study consists of t...  相似文献   
19.
正多年来,我们的考古学研究主要侧重于人工的遗迹和遗物,比如对发掘出土的城墙、壕沟、宫殿的夯土基址、半地穴式的房屋、土坑竖穴的墓葬、铜器、陶器、石器和玉器的形状、纹饰特征等等进行探讨。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对于古代、尤其是史前的技术与经济状况,比如新石器时代及夏商周时期的农业耕作、家畜饲养、铜器的冶炼铸造技术、陶器的制作工艺、玉石器的原料来源等等涉及不多,留下大量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探索。  相似文献   
20.
和龙柳洞地点位于吉林省延边自治州和龙市南偏东35公里处的二级阶地,地理坐标E129°6′23″,N42°19′ 11″(图一).该地点首次发现于2002年5月,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和龙市博物馆的同志在图们江流域调查发现,共获得石器89件①;2004年5月以上单位合作对其进行复查和小范围的试掘,共获得石器142件,其中地层出土4件,地表采集138件②.通过两次调查、试掘,获得了丰富的古人类文化遗物,共获得石器231件,使得吉林省在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与研究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为研究古人类在图们江流域的生产、生活和该区域晚更新世环境演变提供了宝贵材料.作者对该遗址的两次调查、试掘所获得的石器材料进行了定量分析,着眼于测量、统计与相关问题分析,侧重对全部标本的统计、观察、分析,对该遗址石器制作技术、古人类文化与周边环境、原料资源以及人类的适应行为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希望从石器中获取更多关于古人类生产技术和行为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