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褚馨 《东南文化》2003,(10):48-51
“上海银饼”是对清咸丰六年(1856年)上海道以本县三家号商的名义发行的一套银元的总称。从流传至今的实物看,有王永盛、郁森盛、经正记三款,其中王永盛银饼只见一两币值,其他两款都有一两、五钱两种币值。  相似文献   
82.
论《管子》的早期流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编定的《管子》就可能是分为十八卷,编排为八组的。这种本子从汉代到北宋的流传从未中断。唐人尹知章注三十卷本北宋中期已残,仅存十九卷。二十四卷之今本正是以十九卷本为基础,并用十八卷本补足其后五卷,同时从《通典》中出杜佑之注加进去,又据杜佑之言改题为房玄龄注。这一合编工作刀“大宋甲申”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杨忱所为。  相似文献   
83.
平南县山人村,是太平天国的策源地之一,还出了个豫王胡以晃。以晃是清朝武秀才,是个有知识的人,后来做了一番震动全世界的事业,留芳千古。他还是一位机智聪明的人,至今在家乡仍流传他机智斗敌的故事。  相似文献   
84.
闲话诗谶     
我国古代的文士诗人在自己所赋的诗词中,有时无意中会寓藏着自己日后之事的朕兆,这就是后世人们常说的“诗谶”。所谓“谶”,《说文&;#183;言部》云:“谶,验也。”又《说文&;#183;竹部》签字,亦训“验也”。音虽异而意义相同。今天在寺庙中还广为流传有求签问休咎的形式。求签,实则就是求谶,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遗言,后世却没有人知道签与谶同出一源,求签和谶,就是因为它所说的内容往往得到应验,等于今天所说的预言。在我国古代,早就存在谶之类的预言了,如秦始皇时有“亡秦者胡”的谶语,因此大筑长城以御胡,不料最后却亡于秦二世胡亥,而此胡却非那胡,事先就令人揣测无准。  相似文献   
85.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编修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保存了清代乾隆以前的很多重要典籍,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向来人文鼎盛,文献典籍流传丰富,在《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江苏进呈文献的数量种类在全国各省中位列第一,为《四库全书》的编纂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6.
刘东平 《文博》2013,(5):84-87,61
《晖福寺碑》为现存北魏平城时期尤为重要的一块碑刻。本文着重介绍了其流传经过及刊刻的时代背景,并对涉及的相关人物进行了解析。对书法艺术价值进行了探索研究,指出其不仅开创了北魏由隶入楷的先声,更是平城时期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文章最后对该碑的造型及章法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7.
张晓文 《黑龙江史志》2013,(13):280-281
<正>在中国遭受外国列强铁蹄践踏的年代里,在广袤千里的华北大平原上,一个只有3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里出了这样一位少年,他历经磨难,胸怀大志,遍访名师,炼就一身绝世武功。他嫉恶如仇,惩恶扬善,济民扶危,忧国忧民,他就是武林中人称"铁罗汉"的著名武术名家——张长发,字详斋。虽然此人已去世40多年,但他感人的事迹,至今还在广大群众中传颂。苦涩的童年  相似文献   
88.
桑梓 《风景名胜》2010,(2):84-89
几个世纪以来,巧克力的甜蜜和苦涩从阿兹特克的神话中流传开来,从西班牙开始,辗转到意大利,出嫁到法国,流传到美丽的多瑙河畔,跨过海峡来到大不列颠……始终保持一种暖昧温润的风韵,并席卷了欧洲、美洲、亚洲及全世界。  相似文献   
89.
任轩 《风景名胜》2010,(10):58-61
人走了,但东西流传了下来。这是支撑许多人倾尽毕生精力做好一件事的一句话。尽管在无情的光阴里,并非所有的东西都能够得以流传,但终究是有一些,会随着岁月沉积下来。在历史的沧桑中愈显珍贵。  相似文献   
90.
申敏 《贵阳文史》2010,(5):11-12
<正>在贵阳南面贵定天龙山一带,数百年来流传着这样一首老民谣:"九眼望沙洲,河弯水倒流。谁人识得破,世代出诸侯。"其实这首民谣说的却是"贵阳清八景"中有"九眼照沙洲"之名的"鳌矾浮玉"甲秀楼。这就为后人留下了一系列悬念,为何甲秀楼民谣会流传在贵阳南面贵定县的天龙山?"九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