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一九九八年春天,我的一位研究西方古代史的同事Mike Clover——他同时是一位为钦许史华慈(Benjamin I.Schwartz)所著《中国古代思想世界》(The营农场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的学者——邀请史莘慈教授参与他筹备多时的“过去千年的欧亚及非洲”会议。与会者还包括Heiko Oberman,J.C. Heesterman,Catherine Coquery Vidrovitch等人。史莘慈在会议中所提出的论文是他在过世之前三十七天完成的最后一篇学术著作,由我在一九九九年十月十一日至十二日于威斯康辛州麦迪逊市举行的会议中代为宣读。  相似文献   
82.
83.
梁启超吸收传统义利观和西方资产阶级功利主义思想,提出了"乐利主义"的主张,认为个人利益的满足是社会公利实现的基础。梁启超提倡公德,要求在满足个人利益的同时要尊重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利。  相似文献   
84.
李贝 《丝绸之路》2010,(12):97-98
本文对公共艺术发展史上的著名作品《倾斜的弧》进行了介绍,并从作品本身和作品的影响力出发,分析、讨论了公共艺术的内涵、价值及其对中国公共艺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马在渊 《丝绸之路》2010,(14):49-51
丁鹤年是元代著名的回族诗人,他的诗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诗风高古,清绝去俗,在元、明两代的士林文化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他作为回族人的这一特殊身份来看,他的诗恰好是考查元代回族人华化的一条佐证,从中可以看出回族在融人中华民族时的复杂心理和曲折进程,也可以看到伊斯兰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相互渗透与包容。  相似文献   
86.
凭空创造出一个世界不是件容易的事,世界上只有一小部分疯子才能够完成  相似文献   
87.
王方 《史学月刊》2024,(2):104-116
古代中东是多元文明汇聚、碰撞与融合之地。中东古文明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华夏和中东两大文明体的历史交往也是中东文明演进的动力,由此构成了古代中东多元文明流变和互鉴的宏大全景图。中东不同时期文明的流变主要借助物资和贸易往来、人口迁徙或流动、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传播为杠杆来实现。交往手段包括和平与暴力两种方式。中东文明流变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人类文明是人类的共同成果,文明的演化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变化过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文明都需要在同异质文明的不断对话和交流过程中摄取养分,注入动能和活力,实现自我更新和文明的升华及发扬光大。因此文明交往的本质在于互补和共存,并在相互沟通与融汇中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8.
朝鲜后期,北伐论激起朝鲜士大夫小中华意识高度发展,因此有学者将其称为"朝鲜中华主义"。然而从事实来看,朝鲜士大夫虽然有很强的文化自尊意识,但是这种自尊意识是建立在春秋大一统之上的,小中华意识的发展反而使一元的天下观进一步强化,将中华秩序理想化。所以,朝鲜后期小中华意识的发展并不表示朝鲜士大夫以朝鲜为中华之正统或中国之正统,反而继续承认朝鲜为小中华,而在事实上更不证明朝鲜为当时东亚的文化中心国家,所以我们在使用"朝鲜中华主义"概念时尚需仔细斟酌。  相似文献   
89.
明治二十年代,以反对明治政府的条约改正案为契机,在日本兴起了一股反对极端欧化政策、主张保持日本国民性的思潮。陆羯南便是这股思潮中一位颇具影响的代表人物。在其所主持的《日本》等报纸上,陆羯南连续发表文章阐述了其所宣扬的国民主义的基本主张、宗旨等问题,呼吁日本国民在摄取欧美文明时,应该坚持日本的自主性,有选择地进行西化。  相似文献   
90.
文章分析马克.尔文对于有关近代和近代早期中国现代化困难的各种理论的批驳,并指出11-12世纪以还中国人口的增长是中国本土"早期现代化/本土性的现代化"发展放缓的一个基本因素。与此同样重要但常被人忽略的是第13-14世纪蒙元政权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巨大冲击,引致两千多年来一直作为中国"文化-社会-政治精英"(儒生/士人)的领导阶层建构的整体结构性变化,以及相伴而来的儒学思想文化道义精神的变异与消沉,对明清政治、经济、道德和知识/文化的影响。文章比较分析(1)蒙古征服对中东地区阿拉伯-穆斯林人带来的冲击,(2)蒙古汗国对中世纪西欧(和日本)带来的恩惠,和(3)蒙古的征服和统治对以基辅和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地区不同的影响;以推论蒙古征服对在第10-15世纪处在早期近代化初阶(资本主义/民族主义萌芽)时期的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