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王志梅  李枝清 《神州》2013,(26):118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的法律观念与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已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安图县教育局特别重视学校的法制教育与宣传工作,率先提出了"依法治教"的战略。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根据上级精神以及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并重的管理思路,并充分挖掘学校教育资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西欧城市社会等级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等级是一种存在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比较普遍的现象。就笔所知,目前学术界尚缺乏对这一问题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笔拟就此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们对于法律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态度的总称。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古代法律制度的研究著述可谓汗牛充栋,但对于法律意识,尤其是民间法律意识的研究却少有问津。明清笔记小说中的繁多案狱故事不仅描摹了古代的司法实践活动,同时也传达了当时民众对于司法实践的认知、态度和情感。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考察明清乡民视野中的法律意识,试图彰显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另一侧面。  相似文献   
14.
高萍 《神州》2013,(13):92-92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的同时,犯罪现象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青少年犯罪增加,犯罪的低龄化就是其中之一。究其原因,除了整体社会宏观和个人因素外,家庭、教育、不良文化等微观社会因素在其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中有直接影响。为此,如何以普法教育为载体,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健康发展;能否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  相似文献   
15.
王田雨 《文史月刊》2012,(Z3):270-270
根据中职生自身特点,应改革创新法律基础课的教与学,从而逐步提高中职生的法律意识,使其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成为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6.
市县地方志编辑在新一轮地方志编纂当中,要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素养,同时应具备法律意识、营销意识,保证续侈地方志编辑队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培养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时有发生。鉴于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普遍淡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应把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纳入其教学体系之中,并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以自觉预防和抵制违法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交流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合同作为十分重要的约束手段,已被人们普遍地接受了。工作合同、经济合同、信用合同……可以说举目皆是。然而,下面这份合同却有些特殊,请看:  相似文献   
19.
王淑红 《攀登》2008,27(4):140-142
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如果把握不当,就容易造成侵权,尤其是通过新闻媒体传播不利于他人名誉权的虚假新闻,会给受害人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精神损失。因而,新闻媒体常常成为名誉侵权的被告。怎样防范才能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这是大众传媒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培养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我国公民的法治观念对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前提。而现阶段我国公民的法治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笔者认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传统的法律文化进行扬弃,严格依法行政,及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树立公民对法律的正确态度等是培养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