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续志篇目创新的原则是稳定格局,适度调整,优化组合,科学创新。续志创新:要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志首的概述应根据三级志书的不同特点有所变化;增设专记,弥补志书整体性不足的弱点;增设反映行业事业总水平、总面貌的篇章;融合诸体,完善结构;突出实体,排列有序;以横为主,宜纵应纵。  相似文献   
92.
对遗产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薇  雷发林 《旅游》2004,(8):10-13
今年,首次在中国苏州举办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很自然地让人联想起去年“非典”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一场题为《神州风采——世界遗产在中国》的展览,现在看来那更像是今年世遗会的热身。当时由国家文物局、建设部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大型展览的初衷是想唤起国民对目前存在于身边的世界遗产的珍惜与保护意识,但最终展览演变成一场极为成功的旅游项目推介会的事实多少令主办者陷于事与愿违的境地。众多参观者在留言簿上感叹祖国江山秀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更纷纷表示一定会安排时间前往这些世界遗产地旅游观光。无疑,世界遗产地的出现为日益升温的旅游找到了一个新出口,遗产地愈发彰显的经济价值以及一股普遍看好的热情使得原本纯粹得多的“申遗”工作几近成为一种经济活动,乃至一种政府活动,看上去更像是一场方兴未艾的“运动”。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能否以经济活动之形行遗产保护之实?  相似文献   
93.
新发现的《天圣令》有关令文 ,反映了北宋时期还存在着良贱制度 ,这种制度到南宋时才完全消亡。在阶级结构调整过程中 ,原来旧的针对贱口奴婢的法律无法适用于具有良人身份的雇佣奴婢 ,宋统治者通过立法 ,对雇佣奴婢的法律地位作出明确规定。在“主仆名分”制约下 ,雇佣奴婢被纳入家族同居范围 ,与雇主结成密切的依附关系。雇主侵害雇佣奴婢依常人法处置 ,雇佣奴婢侵害雇主 ,则依家族同居法加重惩处。即使是主雇关系已解除 ,“主仆名分”的影响仍然存在。宋代奴婢的法律地位随着良贱制度的存亡而上下波动 ,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94.
杜萱 《攀登》2004,23(1):95-96
针对关于中国投资主体的法律规定中所显示出的与经济发展及国内立法不协调、在中国外资立法中关于中方主体资格的规定与国际条约相冲突的现状,本提出了建立与完善关于中国投资主体法律规定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5.
长期以来 ,法律史学界把中英《马凯条约》第十二款关于英国有条件放弃治外法权的承诺视为晚清法律改革的主因。而历史的真相是 ,1 90 2年商约谈判时张之洞主导制定了这一条款 ,首倡“修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说 ,其目的在于推进国内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1 90 7年后张之洞又否定了“修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说 ,其目的是为了反对沈家本在他看来过于“西化”的法律改革模式 ,以维护其“中体西用”的法律改革思路。这一过程表明 ,领事裁判权问题始终只是晚清主持改革者推进法律变革的手段。事实上 ,晚清法律改革作为清末新政的一部分 ,也是服从和服务于新政这一整体政治局势的 ,它本身并没有自己额外的起因和目的。  相似文献   
96.
郭华 《史学集刊》2008,2(3):67-71
在中世纪英国社会,庄园农奴拥有一种原始的个人权利,即主体权利.这种权利体现于英国中世纪多元社会结构中存在的原始契约之内,又在独特的法律制度下得到保护和发展.这种主体权利观念对英国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7.
范秀娟 《民俗研究》2008,(4):209-220
在现有的美学体系中,民歌与美学几乎毫无联系。美学是研究美和艺术的,民歌是艺术的一种,而且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中的、起源最早也是最有生命力和历史感的一种,但经典美学的体系里却没有基于民歌的美学思考,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  相似文献   
98.
本文试图从历史与法律的角度,去伪存真,分析明治时期日本政府官书(政府文书)对"尖阁列岛"的"无主地先占论"及其依据.本文认为,日本方面宣称对钓鱼列岛"无主地先占"的历史依据与国际法依据,均相当不足.日本是借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机,在文书上窃占了钓鱼岛.而其在文书上的窃占过程,其资料证据又相当不完整.  相似文献   
99.
本文从研究方志心理的缘由说起,论述构建方志心理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初步探讨方志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认为,方志心理学是方志学、心理学和美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是方志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分支。构建现代形态的方志心理学.对完善方志学科体系,推进地方志事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20世纪中国历史思考的现代性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是在“现代化“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来的现代社会的属性,是对传统社会的性征“化成现代“的表征。现代性内涵就思想观念层面而言,主要包括线性不可逆的时间观、民族国家的政治观、科学理性的认知观。当它们用于认识和解释历史时,便分别体现为进化史观、民族国家的历史叙事观以及科学主义的历史知识观。自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中国史学研究受到这种内在的现代性取向的强大影响,渗透着浓厚的现代性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