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现代新儒家 (包括海外新儒家 )“内圣开出新外王”和“返本开新”观点的兴起与流行 ,使得宋明儒学的“性理学”道统在近现代得到了理论的延续和信仰的张扬。然而 ,现代新儒家“原理主义”、“道德主义”、“理想主义”的鲜明特征 ,又使其“务虚”而非“务实”的思想在实践的检验中不得不面临无视国计民生的理论困境。正是为了克服现代新儒家在寻求经济高度发展和亟需规矩准绳的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不足和弊端 ,当今学界出现了一股走出“现代新儒家”囿于心性之偏颇、旨在弘扬“荀学”外王路线、进而迈向务实理性的理论思潮。这股理论思潮对于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精神”的提炼或有裨益。  相似文献   
22.
夏茜 《史学月刊》2024,(3):5-17
“天下”观提示了先秦法家立论的两个边界,空间上以周天子统治区域为界,价值上以符合兆民的长远利益为界,前者是现实目的,后者是终极依归,前者的实现亦是为后者服务的。天下一统之后的秦政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重在偃武立德,后期重在开边兴作。从法家“天下”观的视角来看,前期秦政以法家“天下”观为基础,后期则在空间与价值的双重意义上,逾越了“天下”的边界。先秦法家主“变”的历史观,使其学说在一统天下的现实目标达成之后,拥有了发生转向的可能。思考法家学说在天下一统时代的可能面向,有两条进路:一是反省战时模式下带有极端性质的农战政策,别开富强之途;二是基于法的公平原则,明确法与术、势的分际,完善并落实同一性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23.
刘子元 《沧桑》2010,(4):158-159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此相匹配的是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而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儒、法两家思想。众所周知,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之后逐渐成为我国传统道德思想,而法家思想则在秦灭之后似乎突然销声匿迹。本文试从历史上儒、法之争,对儒、法两家思想做一比较,探究为何儒家思想最终成为我国主流思想,以及法家思想其根本弊端在于何处。  相似文献   
24.
25.
安子毓 《史学月刊》2013,(7):117-121
在秦朝历史人物中,李斯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他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对秦朝的政治稳定乃至中国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根据《史记.李斯列传》的记载,他在秦始皇死后与赵高阴谋废长立幼,之后又上"督责之书"谄媚秦二世,纵容甚至协助其胡作非为,最终将秦朝政治推上不归路,自己也被赵高陷害而死。  相似文献   
26.
从《中国哲学史》和《中国思想史》这两本文化经典书籍的目录中可以看出对于中国古代一大思想学派的法家,两本书都不约而同地对其进行了简化式的阐述,本文从法家的历史地位和后世影响来为法家思想正名,并试图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法家思想被一些学者或书籍简化性叙述的原因。在《中国哲学史》中,冯友兰老先生对于儒家及道家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详细阐述,或者说这也与两者在中国哲学历史上  相似文献   
27.
赵元信 《安徽史学》2006,(2):106-107
西汉初年的思想家中,影响较大的当数陆贾、贾谊、韩婴和董仲舒.这些思想家是不同阶段思想界的代表人物,展现了思想演变进程中的时代特点.从秦的法家专政到汉武帝以后儒家经学地位的确立,思想家们的贡献就是从根本上转变"治"的指导思想问题."治术"对于思想体系的基本要求是有效地进行实用操作和实现制度化,汉代中期形成的新儒学达到了这一要求.这正是思想家努力探索的结果.在这批思想家中,陆贾是最早作出这种贡献的.  相似文献   
28.
从《商君书》中可以看出法家并不缺乏历史知识 ,运用历史知识看待现实问题是他们常用的方法。在古与今的看法上 ,法家有很通达的见解 ,在处理古今关系方面 ,有很适宜的应对方式 ,这与法家顺应历史变化 ,取得历史成就有一定的关系。法家对待历史采取的是一种两面态度 ,一方面他们掌握着丰富的历史知识 ,对历史现象有很深的认识 ,另一方面他们害怕被统治者掌握历史知识成为反抗统治的武器。  相似文献   
29.
周映霞  戴继芹 《沧桑》2014,(3):14-17
循吏与酷吏是我国历史上两种表现非常突出的官吏,这两种官吏的所作所为都有明显的倾向性特点。本文从循吏与酷吏的定义、思想渊源、出现的原因、所发挥的历史作用以及他们的历史局限等方面,试作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30.
《性自命出》与法家的"人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也“言情”,这是简文《性自命出》所带来的轰动效应之一。然而,篇中与。情”几乎同义的“性”,在迥异于孟、苟“性”论的同时,反而凸显了法家。人情论”的有关特征。当得知《性自命出》的“人情论”与法家该论间在前提、内容、“心学”反对、“道”论和学术流脉上均有着空前的相似性和渊源关系时,当解明其与道家间也缠绕着丝缕亲缘时,《性自命出》便不应被视为儒家一家之言,而应当看成是诸子将分而未分前的杂家舆论。这也是为什么在简文中儒家与道家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紧张,而儒法之间和遭法之间,似也可求同存异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