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羁縻制度上承秦汉的初郡制度,下启明清的土司制度,在广西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政治上,它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同样,在经济、文化方面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光绪)鬱林州志》各序言、衔名及凡例,尽述历代州志纂修及版刻源流,记录编纂者名氏、各书之篇目体例,又抒发作序者对修志的认识,论及历代州志和本志的正误得失。内文注重补前志之阙,增加门类,令内容更为丰富。同时,变前志之体,纲目清晰,统属有序。重视核实考据,纠前志之错,不啻为一部简洁而内容不失丰富的州志编纂史。  相似文献   
13.
古今沿革地理著述中,对两晋南北朝时期涪陵郡的置废、州属、领县等情况的记述,多有不实之处。实际情况是,西晋后期涪陵郡已由梁州还属益州,至南齐时仍属益州。涪陵郡在成汉前期仍由晋朝控制,在成汉后期成为争战之地,建置难以持久,最后被少数民族首领控制。东晋平定成汉后,在巴郡枳县设涪陵郡,属于侨郡,但不久恢复了实郡,以后各朝仍置涪陵郡。晋、宋涪陵郡的领县数目难以确认,但涪陵县及其以北的汉葭、汉平县当为其辖县。梁朝时,当地少数民族又脱离朝廷控制,梁至北周涪陵郡仅领汉平一县。涪陵郡曾寄治于巴郡枳县,但枳县始终都属于巴郡,而不曾为涪陵郡属县。  相似文献   
14.
魏源的边疆史地研究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源在边疆史地研究方面有许多独到建树,他对边疆地理沿革的考辨继承了乾嘉学者的考据风格,是史学家的缜密品质和经世致用精神的良好结合。魏源在边疆民族问题上有鲜明的“多民族凝聚倾向”,其研究着眼于巩固边疆的群众基础,他就如何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经验总结对现实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魏源的边疆史地研究把边疆的防卫与开发建设结合起来,将边疆的防卫、开发建设同解决国家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完全超出了传统的战略地理的讨论范围,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5.
陈勇  张莹 《史学史研究》2024,(1):32-42+82
钱穆是民国时期研究古史地理成绩卓著的一位学者,在他长期的考地研究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探检古史地理的理论和方法,他把这一套理论、方法概括为“地名原始”“地名迁徙”“地名沿革”三原则、三通例,并自觉运用到古史地理的研究中,取得了不少开创性的成果,对于推动传统的舆地之学向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转变,尤其是推动中国地名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受当时疑古思潮和中原文化中心说的影响,加之过分重视地名迁徙理论,泛用声训、训诂,缺乏对考古材料的关注,他治古史地理的一些结论不免会有诸多可商榷处。对钱穆治古史地理理论和方法得失的检讨和总结,既可加深对民国历史地理学的认识,也可为当今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唐代曾于岭南道置岩州,迄今不详其置废沿革及地望。今考岩州系调露二年析郁林、横、贵、牢、白五州地置,州治安乐县在拿广西贵港市木梓镇。元和年间为黄洞蛮所陷.于廉州大廉县(今广西合浦县)置行岩州。南汉乾亨二年避刘岩讳改常乐州,益以廉、罗二州地。宋开宝五年,废入廉、辩二州。本还对岩州、常乐州属县沿革及地望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台湾省有较大规模的开发.大部分人口为大陆移民.移植了许多大陆地名.并且用闽、粤方言中特有的地形名命名;台湾省文化接触包括土著文化、大陆移民文化、殖民文化及现代文化.情况非常复杂。这些都决定了台湾地名起源和变化的复杂性、地名沿革的多变性以及地名语言的多样性。本文从台湾地理、历史、物产、语言、文化、土地开拓等方面探讨台湾地名命名规律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新近公布的荆州纪南松柏汉墓35号木牍是研究西汉南郡政区地理的重要材料,同时木牍文书所涉侯国也反映出汉代侯国制度的一些问题。本文通过结合传世文献及考古材料,着重分析木牍文书所涉轪侯国、襄平侯中庐、便侯国相关问题,提出轪侯国地望可明确在今河南光山县境;汉初轪侯国地处中央直辖区域,并不在淮南国境内;西汉早期衡山郡北界在大别山一线,景帝以后衡山国始有大别山以北地;木牍文书中襄平侯中庐这一特殊书写格式实为西汉侯国别邑制度的反映;而文书中的南郡便侯国是侯国迁徙后的结果,已非初封所在。  相似文献   
20.
论中世纪和近代早期英国中央财政管理机构的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民 《史学月刊》2007,(6):73-78
中世纪时,国库、财政署和私室是英国最主要的中央财政管理机构,三个机构的命运漂浮不定,主要原因是国王及其王室才是财政管理的中心所在。都铎时期,国王们为加强对财政的个人控制,建立了私室财政体制。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初期,中央财政管理一仍旧惯,但1612年的管理革新实践却奠定了后来国库复兴的基础。综观这一时期的财政管理机构的沿革可知,连续性、渐进性、经验性和灵活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