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在辽宁省沈阳市繁华的中街地区,坐落着一所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这就是1961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沈阳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座古代京都宫殿建筑群。沈阳史称盛京,被清朝视为龙兴之地,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在这里肇基,清世祖由此逐鹿中原。  相似文献   
52.
葛菲 《旅游纵览》2023,(13):77-80
在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顺利举办及国家相关利好政策持续推出的背景下,我国冰雪旅游产业迎来了重大发展契机,冰雪旅游如何高质量发展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测度冰雪旅游的发展水平,探究其影响因素,对我国各城市的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市的冰雪旅游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构建冰雪旅游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包含旅游资源、自然环境、市场条件、基础保障4个准则层和21个指标层,对三市的冰雪旅游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提出冰雪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3.
沈阳铁西工业区改造的制度与文化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平宇 《人文地理》2006,21(2):45-49
沈阳铁西区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内外著名的城市老工业区,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计划中唯一的区域性改造试点工程。但长期的技术改造为主策略并未使沈阳铁西工业区摆脱困境。2002年沈阳铁西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为铁西工业区改造提供了新的制度动力。本文简要回顾了沈阳铁西区发展改造历程,重点分析了沈阳铁西工业区改造取得突破的制度和文化原因,讨论了"铁西模式"的内在逻辑和潜在问题及其对其它城市老工业区改造的启示。  相似文献   
54.
沈阳故宫的建筑分三期,即努尔哈赤时期的东路建筑:大政殿和十王亭,皇太极时期的中路建筑:台上五宫和崇政殿、大清门、文德坊、武功坊,乾隆时期的西路建筑:戏台、文溯阁及东西所、太庙等。从这三期建筑中,可以看到清入关前后沈阳故宫建筑风格上的变化,体现在单体建筑门和外檐装修门上,与汉文化传统宫殿中的各种门不同,满族建筑风俗表现为形式多样,功能各异,风格独特。沈阳故宫的门,既可见到满族建筑风俗的痕迹,又能领略到传统宫殿的风貌,是满汉民族文化结合的见证。  相似文献   
55.
沈阳经济区是辽宁省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八个城市,沈阳、抚顺、鞍山、本溪、铁岭、辽阳、营口、阜新。本文通过对沈阳经济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发展现状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6.
本组外交文件主要为美国驻华公使约翰逊于“九一八”事件前后致美国国务卿的电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叙述了该事件,其中包括事件背景为“日本国内政治应该对目前中日关系中的危险方面负更多的责任,而不是中国就此案做了什么或是没做什么”.在美国外交官看来,日本对“九一八”事件起因的解释不可信,因为“日本进入中国人的领土行动太突然,太协调一致,不像是由于在晚上10:30南满铁路的爆炸所引起的”.另外,此外交文件也证实,对日军不抵抗的命令不是蒋介石而是张学良下达的.  相似文献   
57.
沈阳关氏皮影是辽北皮影的代表,极具辽北风情与满族特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沈阳关氏皮影的传承和发展日显迫切。通过巩固和完善皮影戏传承基地,搭建皮影戏学习、展示、传习、交流的平台,营造浓厚氛围,将现代元素融入皮影表演中等途径传承和发展沈阳关氏皮影。  相似文献   
58.
朱文轶 《文史月刊》2012,(10):29-38
理解1949年比人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1949年,共产党面对的复杂现实不能简单归结为任何单一的模式,他们在管理上所要面对的挑战是难以想象的。本文作者在《进城:1949》一书中,选取了六个城市作为新政权接管和改造的观察样本,这在研究新中国建国历史的著作中,当属先例。本刊将向大家逐一进行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9.
王建芙 《收藏家》2011,(7):41-46
笔筒是插笔的器具、文房用品之一,不仅有盛放毛笔的功用,也是一种颇具传统意味的中国艺术品。笔筒的产生、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是由笔架、笔船发展而来的。明中晚期以后,笔筒广泛置之于书桌案头,如同笔、墨、纸、砚一样,成为与读书人朝夕相伴的宠物。  相似文献   
60.
邓文耀 《收藏家》2011,(5):19-24
清前期至中期的山水画,以"创新"和"摹古"两派对立并存于画坛,前者有一定的创造性,适合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尽管在当时不受世人重视,但仍然在发展着;后者持"正统"的态度,符合统治者粉饰太平、稳定政治的需要,取得当权者的支持倡导。以著名画家袁江、袁耀为代表的界画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