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任何历史阶段,是不可能没有英雄的。因为人类对英雄有着本质上的、基因里的一种英雄崇拜情结。古往今来,人们对英雄的定义不同,但敬仰之情却无异。古人说:"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毛泽东  相似文献   
102.
中世纪后期圣母崇拜盛极一时,不仅受到教士神学家的推崇,在世俗社会也掀起了玛利亚崇拜的热潮.其中的原因纷繁复杂,女性广泛的参与宗教和社会活动,女性观的改变,以及世俗生活中兴起的雅典之爱,都对圣母崇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着重从女性角度解构圣母崇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3.
女娲城,是一座残存地下的春秋时期古城旧址,地处豫东黄河冲积平原的西华县聂堆乡司都岗村,春秋以降,形成女娲城为中心的女娲文化与信仰传播信仰文化区域;在今日庙会盛传的创世神话故事及内容风格多样的祭祀歌舞中,关于补天故事,有诸多区域性异文与衍生故事;这些故事标示了女娲的始母神格及以女娲为代表的龙崇拜的民族信仰,表现出台湾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宗根情结”的必然;故事载存了黄河文明滋养的“中州本土”观念及农耕部族的黄土崇拜信仰,也昭示着台湾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恋土情结”这一民族意识的具化;故事补天母题中展现的英雄主义民族文化精神和积极浪漫主义的民族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从洪荒走到今天与走向未来的本质精神。  相似文献   
104.
陈要勤 《神州民俗》2009,(10):111-112,120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汉语中有关“吃”的词语丰富,本文以饮食中的“吃”一字为切入点,通过“吃”的主体、“吃”的方式和“吃”的过程三个角度,分析日文中有关“吃”的相关语言表达,探讨其语言内蕴涵的文化特性,总结出日本人具有集团主义强,崇拜自然以及强烈的危机意识等国民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5.
我曾在一个离江西吉安市区仅10多英里,约有270个居民的丁塘村,调查了一个下午,次日又调查了整整一上午。一位村老突然问我是否有兴趣看看康王庙的旧装饰物。我是与江西师范大学梁洪生教授一起去的丁塘,向村民们打听是否听过康王神。因为据13、14世纪的神庙铭记载,  相似文献   
106.
已有很长时间了,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土族创始农业的先祖为什么不是一位白发老翁,也不是年富力强的青壮年,而是一位“古然纳斯布俚”(三岁小孩)?假如是一位白发老翁,他的智慧一定不简单,银发闪烁、口吐真言,后人只是照他教导的做就是了;假如这位创始农业的先祖是一位青壮年人,他的力量和勇气足以令人信服,只要跟着他干,“金牛”、“银牛”、“黄牛”都可以征服。可是这两种情况都不是,土族创始农业的先祖是个“三岁小孩”!一个刚学步的孩子创造了一个民族的农业以及农业的辉煌,从而成为这个民族的先祖。这件事本身就令人困惑不解,所以才有…  相似文献   
107.
在福建南平地区的千年古镇——樟湖,还保留着有着悠久历史,被专家学者称为“原始宗教信仰活化石”的樟湖蛇王庙和蛇文化系列活动,许多专家和学者都认为,崇蛇民族和地区有很多,但像樟湖坂蛇王庙这样保持完整的,在全国目前还没有找到第二外。  相似文献   
108.
欧远方2001年4月1日远走了。今天是他周年忌日。他与我是建国初马列学院同班同学,毕业后,他先留校后返安徽,我则被分配到广东。虽南北远隔千里,但音信频频。那时,正是毛泽东政治主张由正确向错误不幸转变的年代,他与我都是毛泽东虔诚的崇拜者,盲目性很大,毛泽东号召,对也罢错也罢,简直不加任何思索照信照办就是。个别太出格的地方,偶有怀疑,也是淡淡的浅浅的。  相似文献   
109.
上古时期中国东南地区的太阳崇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姆渡文化中的“双鸟负日”图案是河姆渡氏族集团的复合图腾。发展到良渚文化 ,“双鸟负日”的“日”已被神话为阳鸟———太阳神 ,与祖先神相统一 ;良渚文化中的神徽就是双鸟共负太阳神的复合图腾 ,也是“三皇”之“皇”的初文。大汶口文化即少昊氏文化 ,其太阳崇拜与良渚文化关系密切。大汶口文化的族徽“”就是“飞鸟负日”的复合图腾 ;少昊氏的昊之繁体“”从日从皋 ,皋为“王鸠”之类的鸷鸟 ,正好与“”的含义相同 ,说明少昊就是太阳神 ,其神形是黑色的鹰 ,凌家滩玉鹰正是少昊之神形。原始天文历法和原始八卦都产生于太阳崇拜  相似文献   
110.
黄金面具、铜丝网络与祖州石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汇总了辽代墓葬中出土的金属面具、金属网络的实物材料,分析目前学术界有关契丹人金属面具及金属网络的几种学术观点,认为金属面具与金属网络的根源是契丹人固有的“死不墓”丧葬习俗与汉文化中“停尸、守灵、重孝”习俗相结合的产物。其功能是保留死者的尸体,美化粉饰死者,其性质是契丹人“祖灵崇拜”的反映。并由此论及现位于巴林左旗辽祖州城址之内的神秘石室,根据目前在辽墓中发现其它石室的原形,结合契丹皇族“权殡”、“厝葬”的习俗,认定祖州石室是“权殡”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场所,即《辽史·礼志》中所记的“ 涂殿”。其功能应与金属面具与金属网络相类似,为临时保存尸体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