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6篇
  免费   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对浙江绍兴狮子山306号墓铜屋乐器进行了逐一分析,认为306号墓铜屋乐队组合很可能就是先秦时期十分流行的以娱乐性为主旨的房中乐。同时认为306号墓铜屋应为一个戏台性质的房屋,对启发中国古代固定戏台的产生有重要意义,是研究中国戏台极其难得的早期实物例证。  相似文献   
992.
2004年4月29日,绍兴市文物局会同考古研究所在绍兴皋埠任家湾茅家山抢救性发掘清理一座战国时期木椁墓,出土了具有楚文化因素和越文化因素的遗物68件,其中包括作为明器的黑陶编钟和编磬、青铜兵器和车马器、漆木器和印纹硬陶器等,为进一步研究越文化和楚文化的渊源提供了翔实的历史文物和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从世俗艺术与宗教艺术的礼仪功能角度,讨论了宣化辽墓壁画散乐图和备茶图两种题材在墓葬当中的关系及其意义。这一讨论大体确认:与同时期的许多宋金墓葬装饰相类似,宣化辽墓壁画散乐图和备茶图以及它们在墓葬中的结构,与民间祠庙中的赛神供盏仪式有密切关系,两种题材共同组成了墓葬中娱悦和祭供死者的礼仪性虚拟空间。进而推断:当时的散乐与饮茶文化,已经以一种“礼”的方式进入了辽代普通富庶汉人的墓葬,成为死者来世享乐生活的永久象征。  相似文献   
994.
论秦子簋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出现的一件簋盖,已经残缺,但盖内文字基本保存,系全铭的后半。由铭文释读知道,器主为秦子。盖捉手内的纹饰,与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M2所出漆匣花纹相似。结合近期所见秦子钟、戈等考虑,秦子年代当定在东周初年,很可能是秦文公太子静公,他比文公早卒两年。这给推断大堡子山大墓的墓主提供了前所未知的线索。  相似文献   
995.
2003年夏,洛川县秦关乡廉湖洞村发现一竖穴式土坑墓,该墓室南北长2米,东西宽1.3米,残高1.2米,无铺地砖。墓内共出土较完整文物6件,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6.
再议辉县琉璃阁春秋大墓的国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琉璃阁春秋大墓随葬青铜器形制和纹饰的排比分析,对其年代进行了推断;根据墓葬规模以及随葬礼乐器的规格对墓主身份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记载,论证了墓主应为春秋中晚期晋国的范氏卿族。  相似文献   
997.
冯筱才  夏冰 《史学月刊》2003,76(1):87-94
民国初年,随着政治、经济变迁的演进.以及西力东渐的影响.江南的民间慈善组织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苏州隐贫会的发起、组织及其活动具有代表性。与苏州其他慈善团体的活动作比较,民问慈善组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及文化道德的变迁。  相似文献   
998.
陈海涛 《考古与文物》2003,(3):56-60,91
在北朝隋唐时期传入中原的众多异域艺术中,就舞蹈而言,无疑是以胡旋舞、胡腾舞、拓枝舞最为典型。但由于对它们的具体形式和特点,史籍记载多语焉不详,导致对它们的认识长期以  相似文献   
999.
巩启明  王保东  李江红 《文博》2003,(3):3-8,16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陕西省文管会对分布在关中的唐十八陵进行考古调查时,曾对章陵进行过调查,七十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庆柱、李毓芳对章陵也进行过调查,富平县文管会历年来对章陵进行过多次调查,省市文物保护及考古科研机构对章陵的查访者也大有人在,但已发表的  相似文献   
1000.
田亚岐 《文博》2003,(3):17-20
东周时期秦国势力的范围主要在陕西关中地区,目前已发掘出数量约占九成的秦墓,几乎都集中在这一区域之内。据统计,大、小墓地数量已达二十余处之多,累计墓葬达千余座,丰富的墓葬资料现已成为认识和研究秦文化的重要素材。秦人的墓葬制度在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