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0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关于正确理解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卫国 《攀登》2004,23(5):20-24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有了新的升华。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从新的实际出发.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着眼于把握规律、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有着丰富的内涵。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应从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做起。  相似文献   
82.
肖玉秋 《世界历史》2004,2(5):103-112
在中俄两国关系史上 ,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 (我国史籍中亦称俄罗斯馆 )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确切地说 ,要研究中俄关系史 ,就离不开考察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问题。自 1 71 5年开始的 2 0 0多年里 ,俄国向中国一共派遣了 2 0届东正教传教士团。由于东正教的特殊性以  相似文献   
83.
2006年7月~2008年8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的开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荥阳关帝庙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唐、金代墓葬数座,为了解当地唐、金代物质文化面貌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84.
刘华 《世界》2008,(5):19-19
在日本街头的每一家7-11便利店都可以使用中国银联卡,无论在ATM机上提现金还是直接刷卡买寿司。还有什么必要出境前匆忙地跑到银行换日元?  相似文献   
85.
8月,张家港市历史文化丛书之一《张家港史记》,送凤凰出版社审阅付印。张家港市历史文化丛书共有6本,由市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具体承担《张家港史记》的编撰任务,由徐祖白执笔。全书25篇文章,约15万字,上限起自远古时期,下限至1949年境内解放。其中关于远古时期的农耕开发、汉晋时期的行政建制、南北朝的寺庙道观、宋元时的诗文名家、明清时的文艺创作、  相似文献   
86.
本文借鉴文化人类学对原始艺术研究的成果,从文化、考古、艺术的综合视角,分析解释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人形塑像,是祭祀礼仪的主体形象"尸"的再现.他们揭示了一个史实,即祭祀礼仪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物塑像是在不同时间、不同的祭礼仪式中充当特定角色.即受祭者--"尸"的肖像,他们被作为活的个体,与神沟通,往往是领袖人物或者蜀王的化身,主祭对象为神和先祖.古蜀设"尸"的祭祀礼仪具有连续性,时间跨度大约在夏至商周之际,期间,三星堆遗址期为稳定和快速发展期,到金沙遗址期为转型期,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礼乐文明碰撞、融合.  相似文献   
87.
在中国的西南边陲,有一条腾挪如蛟龙,彪炳千古,贯通南北的古道交通,它跨越巍峨如天堑的崇山峻岭,踏过激流澎湃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一直延伸到西欧的雪山脚下。这条飞跃灵动的古代交通,就是比我国西北著名的"丝绸之路"还要早两个世纪的"西南丝绸之路"——蜀身毒道  相似文献   
88.
文化的传承     
依一 《旅游纵览》2008,(2):67-67
<正>32月,踏遍华夏山山水水的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向我们走来,而伟大的游僧玄奘却离我们远去。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民族延续的基础,文化的  相似文献   
89.
汉代西王母崇拜充分表现在汉砖、石、镜及摇钱神树上的西王母艺术图像中,其发展经过了“长寿之偶像”、“神的救赎”、“神的创世”3个阶段。汉代人所以崇信西王母,一是基于现实生活的需要,即祈福成仙;二是基于精神的需要,即试图冲破制度的束缚以寻求情欲的满足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90.
在山东、江苏等地的汉画像中均可见到一种力士鼓唇吹气的形象,这一形象就是汉代人塑造的风神风伯。风伯或出现于雷电云雨之神出行的队列中,或张口弄舌地吹掀屋顶,或与箕星为伴驰骋于月夜星空。通过对诸类图像的分析可以看出,汉代风伯神话是在先秦流行的箕星信仰与飞廉崇拜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而风伯画像作为汉代丧葬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承载着佑助墓主灵魂升仙的宗教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