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西文景至武时期,半两钱的铸造,官、民、地方多头进行。各种铸币都有自己独特的标记,所以半两钱品制繁多。复杂的品种,为今天的收藏和欣赏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钱币实物。为供大家研究和鉴赏,现介绍若干拙藏新品。  相似文献   
302.
李凯 《文博》2008,(3):70-74
陕北出土的东画像石中,不乏反映其时社会流行的体育娱乐活动的画面,而且常处于画像石墓最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体育娱乐在人们生活中是不可忽缺的.画像石中展现的体育娱乐项目包括:骑射、搏击、博戏、乐舞百戏、斗兽等,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真.能够让今天的人们追根溯源去找寻中国古代体育的脉络,回味两千年里各项体育娱乐活动的发展演化,为祖先坚强的精神体魄与高超的体能技巧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303.
五卅惨案发生后,反帝风潮席卷全国,各机关团体纷纷致电执政府外交部,督促其对外强硬交涉,以维主权;各驻外公使亦报告驻在国及当地华人华侨对五卅事件的态度与反应等.  相似文献   
304.
铜鐎斗的器形演变及用途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鐎斗是至唐代墓葬中常见的器物。通过对铜鐎斗的综合研究,根据柄部的不同,可将这种器物分为四类,其器形变化清晰,地域分布明确,具有一定规律性。铜鐎斗兴起于代,盛行于六朝,至唐代趋于消亡。根据器形和分布范围的变化,以及出土器物的组合,并结合中国饮茶习俗的发展历程,推断铜鐎斗应为煮茶的器具。  相似文献   
305.
成都平原出土的<弋射·收获>图画像砖堪称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作者不仅仅是在作品中再现自然景物,而且也强烈地表现出对自然的审美趣味.<弋射·收获>图将农事主题深入到"人化自然"、"物为我用"的领域中去,其主体作用和所表达的意境,积极促成了中国山水画的建立.出土文物将不断丰富萌芽时期中国山水画的内容与形式,从而改写中国山水画史.  相似文献   
306.
汉晋“名片”习俗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我国即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注重礼尚往来,讲求相互尊重。名片作为人际交往、事务往来的一种媒介工具,在我国古代早已出现了。晋时期,纸张还未广泛应用,人们主要以木质简牍作为书写材料,它也便成为名片制作的载体。古人在名片设计上是较为考究的,当时的名片主要分为两种:谒与刺。  相似文献   
307.
代的麒麟是以鹿科动物为主要原型,融合了马、牛、独角犀等兽的局部特征而塑造出的"混合体",而"独角戴肉"是其区别于其他神兽的最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308.
程永建 《华夏考古》2011,(4):89-94,I0011;I0012
洛阳古代墓葬中出土的~唐代铁镜百余枚,通过外观和X光照片观察,这些铁镜与同时期铜镜的形式及纹饰基本相同。由于铁质文物极易锈蚀,对出土铁镜的及时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用石蜡密封对铁镜进行保护是行之有效且简便易行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309.
肖依斐 《神州》2014,(10):64-65
"函谷关",又称为关,位于河南省新安县,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因地理位置重要,有"崤函孔道""中原锁匙"之称。同时,它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起点的第一道门户,2007年被国家确定为丝绸之路捆绑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10.
陈徐玮 《考古学报》2022,(1):1-18+149-150
<正>目次一类型学考察二分期与特征三小结关于西时期瓦当的形制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研究很早就已经开始,但总体而言,缺乏基于田野考古资料对长安城出土瓦当的系统梳理,尤其是类型学与制作工艺的综合研究,诸如文字瓦当出现的时间、西时期各类型瓦当的时代特征及发展脉络等问题,有待解决。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长安城遗址(以长乐宫、未央宫、武库、桂宫、南郊礼制建筑遗址为主)出土的瓦当进行类型学考察,根据瓦当的制作工艺,结合当面纹饰及出土地点,构建基本的时代框架,总结其时代特征及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