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代丧葬艺术中出现了许多胡人的形象,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需要将其放入所出现的场景中去考察。画像中的胡人经常出现在车马出行的场景中,可分为两类:一为胡人导引,一为胡交战。此类画像中车马出行的目的地是西方的西王母仙境。时人认为西王母在西域之西,居住于西域的西胡,一方面可以作为去往西方仙境的引导者,一方面又可以是阻碍者。所以他们一方面希望升仙路上能得到胡人的导引,一方面又希望打败阻碍的胡人,到达西王母仙境。代丧葬艺术中出现的许多胡人形象或许与此种对西方仙境的信仰有关。  相似文献   
152.
西安市的西三环北段道路是沿长安城西城墙外的(氵皂)河(古称泬水)故道修建的,在跨越陇海铁路时,其主干道为高架桥,东西两侧的辅道则以涵洞形式从铁道下方穿过,在辅道涵洞施工中,发现了两处古桥遗址。  相似文献   
153.
《文物》2012,(4):45
长安城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都城遗址,城垣内面积36平方公里,包括建章宫等遗址,遗址保护总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1949年后,各级政府及部门不断加强对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划定保护范围,严格控制遗址范围内的基本建设工程。本书为1949~2010年长安城遗址保护工作的总结,  相似文献   
154.
桂东北地区的石室墓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墓葬文化,其形制不见于同区早前阶段墓葬中,流行的碎物葬等习俗也是同区墓中所不见的,这种文化上的差异说明其外来的可能性较大.而从石室墓的分布特征看,其很可能是经由潇贺古道传入桂东北地区的,推测其族属可能是来自于江浙一带的越人一支.  相似文献   
155.
刘爽 《黑龙江史志》2013,(11):10-11
徐州画像石取材广泛,反映了代的生产、生活、思想意识等各个方面,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深受儒家、道家乃至后来的道教的影响,为研究代社会的现实生活和思想观念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6.
沟通宋以达学问胜境乃有清一代直至民国时期学界前贤一直努力的志业,因各家学力深浅与贯通程度不一,其眼中的宋实有不同,故兼呆宋的做法往往各异。认识各家的异同高下,须在其所持言论之外,探求其入在兼采宋时取径与办法的不同。晚清学入治学,沟通宋蔚为风气,尤以江浙、广东为盛,后者颇渊源于前者,而又自具特色。晚清名儒朱一新,学出浙江诂经精舍,主讲于广东端溪、广雅等书院,与浙、粤两大学术圈关系极深,其学问交往,可资认识浙粤学人兼采宋的异同。朱氏治学路向以回复不分宋为高明,同时代的学人不加辨析,多把他看作广东陈澧一派,未必符合朱一新的自许。后人受此观点影响,所写学术史,难免偏差。以朱一新的言论为据,探寻其论学的语境与针对的事实,接近其论学的旨趣与本意,可以显现朱一新对于浙粤学术的认同或疏离,进而借此展现浙粤学人宋见解的同异与处理宋办法的高下。  相似文献   
157.
本文通过对喃研究院收藏相关经卷的研究,探讨中国民众宗教传播到越南的可能途径以及越南本土对这些经卷的传写和刊刻及编译。喃收藏民间宗教经卷包括中国的先天道经卷,以及越南编译改写的弥勒救世的民间经卷。前者应当与福建、广东侨民中先天道有关,而后者则超越了华侨的圈子,经过越南本土宗教家的改造利用,参与和推动了当地的社会改良和民族主义运动,是研究殖民统治下的越南下层知识分子和宗教家在社会文化方面艰难探索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58.
刘辉 《四川文物》2010,(1):64-68
江苏沛县栖山一号石椁墓,中椁东壁画像内侧房屋内几后坐的戴胜女子,一直被学界一些学者认为是西王母。然而,笔者经多方面的综合考察,认为此人应该是女墓主;此观点也符合墓画像构图的原则和理念。  相似文献   
159.
画像石中共有"嫦娥奔月"图四幅,皆出土于河南南阳的画像石墓中。四图在构图内容与造型艺术上呈现出各自的风格和特征;但通过对其在墓葬中的安放位置及与周边其它画像石组合关系的考察,则四图又具有着相同的现实功用与宗教意蕴,即通过对嫦娥获得不死之药而飞升入月的造型进行艺术化的表现,表达人热切企盼生命再生与生命永生的宗教情感。  相似文献   
160.
张从军 《民俗研究》2006,(3):152-159
长生不老和升仙是战国秦时期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当时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追求。怎么才能够成为神仙,进入神仙的世界,和仙人一样过上神仙的日子?画像石以图像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一条长生之道,那就是射鸟。射鸟是画像中常见的一种图像,其形式有多种,一般是在一棵大树下,有人弯弓射鸟(图1)。这种图像曾经被人们解释为“后羿射日”,但有些图像中弯弓射鸟的不止一人,则与后羿的传说似乎无法自圆其说。射鸟图像形式先来看看射鸟图像的几种表现形式。目前所见已发表的画像石资料中,有关射鸟的图像有32幅。根据这些图像所在墓葬建筑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