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每次路过沌口,总能感受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变化。或是神龙新车型下线。或是某个合资企业挂牌,或是街头增添绿意,或是某个楼盘封顶,林林总总、点点滴滴的变化,让人思绪万千。回想16年前的初春,这里还是汉阳县东南一片待开垦的土地。除了黄土、丘陵、零星树木和砖瓦房,几乎没有什么生机。  相似文献   
32.
邹芙都  马超 《历史研究》2019,(5):129-145
西周金文中存有多个文献佚记古国,学界虽有讨论,但在相关史实解读方面,仍有较多争议和误解。综合考辨人物称谓、墓葬资料、铭文内容等各类线索,可基本探知鄳、緐、霸、、相、散、■、的族姓、地望等信息。、、、僰、量、欲、买、鼬、乖、軧等相关资料较少,目前难以探明准确信息。佚记古国的考辨与讨论,为进一步推进"古诸侯称王"、"汉阳诸姬"等问题的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3.
清末汉阳铁厂厂址定位问题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最大的钢铁厂为何定址于汉阳大别山下 ?决策者张之洞当时的说法 (主要着眼于督察管理 )一直为一般学者所接受。本文认为 ,张氏的说法受特定政治环境的影响 ,并未透露其主要动机。张之洞放弃在大冶设厂之主要原因 ,乃是由于同李鸿章、盛宣怀矛盾激化的结果。后又受武汉地区社会文化环境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 ,遂将铁厂设于汉阳大别山下。汉阳铁厂之布局 ,是当时特定的人文、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传统政治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34.
薛立若 《中华遗产》2012,(1):160-160
北京铁路人民警察训练学校的王秀宇警官,是警界著名的神枪手,与此同时,他对于历史上各种经典枪械的知识也是如数家珍。谈到国产的传奇老枪汉阳造,他告诉我,不久前他应邀去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参观,一进门,赫然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尊手持步枪的战士雕像。“这尊雕像的创作者犯了一个基本的错误,发生在1927年的南昌起义,士兵手中的步枪本应...  相似文献   
35.
汉阳印象     
二十年前.我对汉阳的感觉大抵只有在武汉三镇中最弱小,除了对古琴台、晴川阁、动物园、归元寺、钟家村稍有好感外,几乎没有什么汉阳印象。后来因工作关系了解汉阳、熟悉汉阳,进而深深爱上了汉阳。现再谈汉阳印象,以资如同二十年前的我一样不太了解汉阳的朋友走近汉阳。领略汉阳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洗礼的风采。  相似文献   
36.
母校裕德     
我的母校裕德小学是一所私立学校,后来改为汉阳县穸山完全小学。学校并不在穸山集镇上,能够成为中心小学,当时可谓全乡最好的学校。1989年出版的《汉阳县志》称,1949年5月汉阳县人民政府接管了蔡甸镇、黄陵矶、侏儒山、新沟镇、新滩口等地5所小学.直到1952年秋才接管全县所有私立小学和私塾。  相似文献   
37.
19世纪中叶,清王朝朝政腐败,外侮日亟。朝野有识之士力主“师夷长技”,寻求改革,兴起了洋务运动。最初,清廷洋务派“自强新政”的重点是军事工业,到19世纪70年代则转为发展民用工业方面,钢铁需求量增大。  相似文献   
38.
黎痢,字景高,号东山、静乐,约生于13世纪60年代,古代越南史学家、文学家。黎尉为东晋交州刺史阮敷后裔,世居爱州(今越南清化),幼时过继给舅父黎薛为子,改黎姓,教习书,九岁试童科。青年时,仕安南国(越南古称)陈朝,为侍郎,后为陈圣宗侄、静海军节度使、彰宪侯陈键幕僚。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  相似文献   
39.
我伯父叫万德润,字泽生,做过汉口总商会的会长,人称万泽翁。我老家在汉阳县大集乡的黄虎大队,怎么叫黄虎大队呢?这边黄鳝庙,那边是虎头山,所以我们湾子叫黄虎大队,老地名是万家墩子。这是个人多地少的位置,"三山六水一分田",田地太窄了。它的有利条件就是离武汉近,从晚清到民国,我们那里不说家家户户,也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家把后生伢送到汉口,托亲戚、找路子去当学徒。黄陂乡里出来的学木匠、学打铁手艺的多,汉阳乡里出来的多半是学做生意,所以我们那个地方出  相似文献   
40.
文锋 《文史春秋》2013,(5):45-50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迅速取得成功。消息传到北京,清政府极为惶恐。为了迅速扑灭在武汉燃起的革命烈火,清廷急忙拼凑一切可以调动的兵力前往镇压:10月12日下令将湖广总督瑞澂革职留任,令其"克期克复省城";令正在永平参加秋操的混成第四镇(相当于师)统制官王遇甲率部星夜赴援;命陆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