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邓汉文先生     
《武汉文史资料》2005,(12):F0003-F0003
邓汉先生,字挥云,1960年出生于武汉,现为熙龙阁书画艺术中心专业画家。自幼随祖父邓少峰先生(名金石书画家)研习书画,传统功底深厚,现为武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会员。[编按]  相似文献   
22.
梁志远 《炎黄春秋》2009,(10):29-32
安徽省原亳县(今毫州市谯城区),三年大饥荒中大批农民的非正常死亡,生产力的严重破坏,干部作风恶劣,是一个重要原因。1960年冬至1961年春,亳县是省委整风整社的重点县之一。事实证明,哪里的干部作风好,问题就小一些,哪里的干部作风不好,问题就多就重。根据查阅自己三年的工作笔记和亲见、亲闻以及查证有关历史资料,对干部作风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23.
定州开元寺塔自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建成以来,历代游宦之士与工商行旅在塔上留下了大量题记。这些题记,特别是宋元时的题记,内容多不见于文献,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文章选取宋至蒙古统治时期题记20条,或释人释地,或矫正旧说,以文献学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24.
《攀登》2010,(5):132-132
《攀登》(汉文版)是由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省行政学院、青海省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双月刊,1982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投稿,欢迎订阅。  相似文献   
25.
闫璘 《丝绸之路》2010,(22):18-21
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军事工程。明代为抵御西海蒙古的入侵,环西宁卫大修长城、边塞。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沧桑,大部分长城墙体坍塌、壕堑淤塞,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人们凭吊历史的对象,而参与修筑长城的民众也与长城的军事功能一道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2008年进行的明长城资源调查中,在青海省湟中县上新庄镇上新庄村南的贵德峡内石壁上发现了一处修筑长城墨书题记(以下简称题记),是青海省乃至全国发现的为数不多的修筑长城的题记,对于了解青海长城修筑、民族变迁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军训     
张宁琪 《南京史志》2010,(11):23-23
当阳光刺穿了躯壳,当它用楔子敲打并磨砺:新的意志必将诞生。——题记 山没有悬崖峭壁就不再险峻,海没有惊涛骇浪就不再壮阔,河没有跌宕起伏就不再壮美,人生没有挫折就不再坚强。  相似文献   
27.
梓君 《旅游纵览》2009,(6):36-36
<正>题记:看电影早就成为了人们司空见惯的娱乐休闲方式,而一部经典电影甚至可以引领时尚达人去电影的拍摄地或影片中故事的发生地玩玩、看看。从电影第一次进入我国民间播放到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那些大片儿,人们经历了一次次或快乐或震撼的视觉旅行。  相似文献   
28.
梓君 《旅游纵览》2009,(8):87-87
<正>题记: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使很多人喜欢上了那个川湘交界的小城凤凰,很多年轻人在读过小说之后,都会不禁背起背包,想要去探访一下小城的美丽与宁静。跟着一部小说去旅游,也渐渐成为人们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吸引着很多喜欢在路上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29.
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汉文文书中,有古小学类文本残片三件:80TB1:304,80TB1:002a和80TB1:151,在已公布的成果中,或定名有误,或未能识别.经过比勘和研究,可以确定这些写本分别是玄应<一切经音义>抄录本、可洪<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摘抄增订本和<切韵>的抄本.  相似文献   
30.
汉文大藏经是中国与朝鲜半岛间佛教交流和图书出版交流的重大项目,有着典型意义.10-14世纪,中国刻本汉文大藏经流播朝鲜半岛前后分19次,传去20几藏,或由赐送,或为购买,是当时"贡赐贸易"的生动反映.朝鲜半岛与中国的佛教、出版交流,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在中国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不断发展,<高丽藏>的三次雕印,就是很好的例证.而且这种交流不是单一的、孤立的只是中国向朝鲜半岛的单向输出,而是双向的互动,循环往复、各擅其能、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