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世纪下半叶,法国逐步蚕食越南,威胁到中国在越南的宗主权地位,本文主要通过描述中法战争前中法两国关于宗主权和保护权之争的史实,来分析中越宗藩关系和法越条约关系的不同。  相似文献   
22.
从表面看,桐城派与汉学家的矛盾似乎起于个人恩怨,但从本质分析,学术分歧才是两者交恶的根本原因。晚清以降,面对内忧外患的社会危机,汉宋学兼综会通成为当时学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桐城派出于现实的而非学术的原因,顺应了汉宋兼采的学术大势。  相似文献   
23.
清代汉学与宋学大体属于对立的学派,但汉学的兴起和发展始终受宋学影响,宝应刘氏汉学家更具有典型意义。他们传承清初理学,逐渐转重考据研究,治汉学而不排斥宋学,重视并践履宋学的修身主题。凝聚了刘氏三代人心血的《论语正义》也体现了调融汉宋的学术特征。  相似文献   
24.
论陆逊     
陆逊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之一。他助吕蒙取荆州、擒关羽;夷陵之战,击败号称"天下英雄"的刘备;石亭之战,大破曹魏十万大军,为孙吴建立三分天下的王霸之业立下赫赫战功。陆逊反对孙权对辽东用兵,主张吴国应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待机北伐,这是极具战略眼光的明智之举。陆逊获得了孙权的高度信任,君臣同心,肝胆相照。可惜晚年因参与"二宫之争",遭孙权疑嫉,愤恚忧郁而死。陆氏后裔仍然是吴国的柱石之臣。  相似文献   
25.
作者利用相关档案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对库伦开设驻京文报局、改用邮局传递文报一事进行资料整理和史实考述,涉及到库伦开设驻京文报局的时代背景、先决条件、署库伦办事大臣三多等人奏设驻京文报局以及开设文报局所引发的陆军、邮传二部的争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6.
吕冰洁 《神州》2013,(4):219-220
唐初佛道之争是唐初影响颇大的事件,涉及宗教、政治、社会、思想等各方面。唐初佛道之争历时二十年。始于傅奕上疏请求罢废佛教,终于贞观十四末年(公元640年)释法琳病卒于流放途中。两教为争正统唇枪舌剑,互相攻讦。高祖、太宗分别下诏规定“道先佛后”,表面上看是道教赢得了这场斗争,可实质上他们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工具。  相似文献   
27.
王伟 《黑龙江史志》2013,(14):53-55
中世纪英格兰罗马教皇权曾一度超越王权。此后,国王通过与新生议会合作,摆脱了罗马教皇的控制,建立起了国王为首的英格兰国教会,为近代英国民族国家的诞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8.
夏朗云 《丝绸之路》2009,(16):39-42
北朝陇东地区的楼底村1号窟与王母宫石窟中的稍细密并行线装饰性衣纹,在关中地区及其以东的古典艺术中可找到其源头。这种衣纹在北朝多与道教造像艺术的关系较为密切,同时推测,围绕王母宫石窟,北魏曾发生佛道之争,王母宫石窟的开窟功德供养人为北魏孝文帝时期的皇家贵戚冯熙。  相似文献   
29.
作者认为,宦官与外戚,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阴暗的物种。为此,他将中国历史上的这两种人物作了一番梳理。见仁见智,想必读者自有取舍。  相似文献   
30.
清末章太炎、梁启超学派之分合——以“新史学”为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清学派意识强化和学术史构建的过程中,章太炎和梁启超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欲从1902年左右章、梁共商新史学的一段因缘切入,回溯清末十数年间,二入学派归属的分合。章、梁二人以革新旧史学为入口,确立近代学科观念和学术史意识的努力,固然以日本为中介,受到西学(主要是社会学和文明史学)的启发,也与西学观照下对传统学派资源的重新整合相关。太炎、任公在清末的学术交际,围绕着“新学”与“实学”、“孟学”与“苟学”、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经世致用之学与实事求是之学等诸多学派纷争,在往复交流的过程中,既互有出入,又交相影响,确立了现代中国文史之学的若干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