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邓沛 《文史春秋》2009,(1):32-35
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经博南,出永昌、腾越,就进入了傣族聚居的今德宏州梁河、盈江等地。盈江县旧称干崖,在中国近代史上,这里出现过一位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边塞伟男”的革命志士——刀安仁。  相似文献   
62.
在贵州西部旅游线上,有座别具一格的彝族土司庄园。这座庄园坐落于乌蒙山区的毕节市大屯乡,为彝族土司后裔余象仪所始建。其后复经养子余达父增修、扩建,最终形成横宽50余米,纵深60余米、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  相似文献   
63.
丽江木氏土司档案文献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丽江木氏土司在统治滇、川、藏纳西族地区的数百年间,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碑碣、摩崖、谱牒、图表、传记、书、亲供册等,本择其要对其载体形式、内容构成、史料价值和某些学术观点作了评述,希望有助于这一珍贵档案献的发掘、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64.
曲酵是谷物酿化为酒过程中的衍变要素.而转型时代的社会酵素,包括社会性质的嬗变、社会视野的开拓、社会思潮的涌动等,都是酵化杰出人物衍变的动力与导引.本文以"时代全息率"的视角,从时代演变的大场景来分析刀安仁从边陲土司到革命先驱,从"安民裕边"到"实业救国"的典型历程,认识刀安仁与百年前世纪更替的时代风潮间的对应、契合关系,这是历史人物研究中"见微而知著"、坚持"时势造英雄"唯物史观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5.
唃厮啰政权崩溃之后,唃厮啰家族的后裔一直生活、繁衍在陇右地区.由于极为珍贵的<赵氏家乘>在"文革"时被毁以及历史资料的分散,使得后人在研究唃厮啰家族世系时难以入手.本文以<清史稿>对狄道州赵土司的一段错误记载作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各种零散材料深入分析了从赵阿哥昌之后唃厮啰家族的世系,以作为目前学术界四种"唃厮啰家族世系表"的辨误与补遣.  相似文献   
66.
乌江流域土司时期的文化环境是该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的现实空间,地域特征极其鲜明。一是有深厚的人文积淀,二是强化的汉文化教育,三是开放的文化心态,四是丰富的物质资源,五是鲜明的民族风情,六是剧烈的社会动荡。笔者认为,理清乌江流域土司时期的文化环境,对挖掘该地深厚的土司文化资源,促进现今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7.
清代甘肃南部岷州(今岷县)土司赵弘元、赵廷贤父子在当时岷州境内是屈指可数的颇有社会影响的人物。据1995年版《岷县志》记载:“多纳(今岷县寺沟乡多纳村)赵土司,始祖巴毡角,归宋后赐名赵醇忠。数传至绰思觉,于明宣德间因功授世袭不支俸土官副千户。绰思觉子豁节、豁节子越俊,  相似文献   
68.
公元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路苗”东西两路有众数万人,其首领分别为阿伦、阿万、阿绒和阿浪、阿戍等。是年十月贵州巡抚郭子章,借水西土司首领安疆臣领其土兵一万,明军守备李大谏领官兵五千人,经三个多月的征讨,血腥镇压而结束了明代后期“路苗”的反抗斗争。其后的第十一年,即公元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定番州(惠水)南疆的洛平地区又发生了一起重大的“路苗”反抗斗争。  相似文献   
69.
半坡,鲜为人知的神秘山寨。 半坡,属花溪区黔陶布依族苗族乡,掖藏在深山密林中,一条山乡公路傍山转,连通大山外。它古老、偏僻、闭塞、孤寂、苍凉。然而,它有独特迷人之处:雄奇苍茫大山景观,显赫历史土司衙门。凭它,它让人系情于此。 结识半坡,是在1992年9月  相似文献   
70.
谢贵安 《史学集刊》2008,(2):92-101
<清实录>修纂先据档案等原始史料编成稿本(底本),然后缮成正本(小黄绫本)呈审,再据呈审本缮成各定本(皇史宬尊藏本、盛京崇谟阁尊藏本、乾清宫御览小红绫本、内阁实录库副本以及国史馆缮写副本).在满、汉、蒙古文诸文本的形成过程中,是先据满文档案纂成满文本实录,然后再译成汉文本实录,最后再据汉文本译成蒙古文本实录,但康熙以后的史料大都来自汉档和汉籍,史臣亦日渐丧失精通满文和蒙古文的能力,因此从雍正所修<清圣祖实录>始,满、汉文本之间的纂修顺序颠倒了过来,即先据汉文档案纂成汉文本实录,然后再分别译成满文本实录和蒙古文实录.这一改变,反映了汉文作为清帝国共同语言地位的确立以及清朝汉化进程的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