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古今谈》2001,(1):24-24
  相似文献   
22.
我国民间有编修家谱、族谱的传统和悠久历史。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关于征集地方志资料的通告》中,将征集族谱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增城市志办在收集资料编修《增城县志》过程中,注意收集本市家谱和族谱。现已收集到58个姓氏的174册族谱。这些族谱保留了大量珍贵独特的史料。这些史料对编写地方志很有参考和使用价值。现简要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23.
笔者以自己关氏宗亲的谱牒之纂辑与相关文化的发掘为例,揭示谱牒文化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性,进而指出开展谱牒知识的学习与使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4.
25.
随着明代基层宗族组织的发展,家谱编修也随之兴盛。在明代家谱中又以徽州家谱素称发达,尤以嘉万时期为最。这一时期徽州家谱在家谱编修数量、质量方面都较之前有较明显提升,特别是家谱体例创新、形式多样更成为显著的新动向。究其原因,这一时期家谱编修的理念从传统谱牒学向家史进一步转变,不断地扩大了家谱的内容和形式;徽州宗族组织的不断完善,对家谱编修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徽商的崛起和徽州社会风俗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了徽州家谱的发展;当时流行的文学复古运动也助推了徽州家谱在体例上的新变化。该时期徽州家谱编修的新变化不仅直观反映了徽州社会的变迁,保留下了丰富的基层社会史料;也反映了家史发展的新动向,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家史编修理论。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以汾湖柳氏家谱入手分析了清代江南家族人口的数量。  相似文献   
27.
堂号,顾名思义就是家族祠堂的名号。在传统农耕社会里,同一宗族的人通常都居住在一起,为了祭祀先祖,每一个聚族而居的家族都要修建一个供奉先祖牌位的祠堂,作为家族团结兴旺的象征。同时,为彰显本族的辉煌历史和传承历史文化,每个家族都要为本族祠堂取一个有意义的名号,这就是堂号的由来。堂号和姓氏、家谱一起,同为封建宗法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前读书做官的名门望族人家,逢有红白喜庆,常在门前灯笼上亮出堂  相似文献   
28.
明清徽州家谱与徽州社会风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徽州社会是具有典型特征的区域社会,盛行"仁让之风"、重视血缘关系、重视婚姻门第是其中主要的几种社会风俗。这些社会风俗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明清徽州家谱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则不可低估。明清徽州社会利用家谱宣扬了"仁让"之风,通过家谱保持血缘纯洁性,也利用家谱维持婚姻的门第等级。  相似文献   
29.
近代中国社会激荡冲突。在这剧烈的变动中,既有社会的变迁,更有人们观念的逐渐变化。文章以民国以来的县志和家谱为中心对近代以来人们的家族观念和女子问题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0.
陈平军 《新疆地方志》2012,(3):13-15,22
家谱集中了哲学、历史、地理、礼仪、风俗等多方面的知识,是研究社会发展、进步和研究过去社会状态、生活情景最基本的资料之一。当然,家谱也有局限性,应当甄别地继承,吸取精华,扬弃糟粕,去伪存真。作为史志工作者应充分重视家谱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方志编纂提供更多、更可靠的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