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5篇
  免费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主要是在对《中国考古学·秦汉卷》中关于汉代壁画墓的墓葬形制演变和壁画题材内容的认识基础上,对前人的相关文章进行学习时,关于汉代壁画墓中的壁画的来源问题及其壁画内容的分类问题所产生的几点疑惑。  相似文献   
42.
正《徐水东黑山遗址发掘报告》由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北省文物局编著,科学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发行。本书为16开本,正文291页,字数约70万字,文后附彩色图版12版,黑白图版88版,定价258元。  相似文献   
43.
襄阳地区汉代分属南阳郡、南郡统辖,南阳郡属县中西汉设酂、舂陵、筑阳、阴、山都、蔡阳、邓、朝阳县(侯国),东汉分蔡阳县设襄乡县。本文主要依据考古资料对文献所记襄阳地区汉代南阳郡属县县治进行了初步梳理和考证,其中舂陵、筑阳、蔡阳、邓、襄乡五县(侯国)基本与历史文献和历史地理学者研究观点相同,而酂、阴、山都、朝阳四县(侯国)则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44.
烧香祭祀是东西方国家自古都有的重要礼俗,时至今日,烧香仍是中国各种祭祀场合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烧香的早期历史仍有诸多不明之处。以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邳庄村出土的一块汉画像石为出发点,结合其他图像资料及文献记载,对中国早期特别是汉代的用香习俗进行的探析,可以得出民间使用线香的历史可能比既有的认识要早的结论。  相似文献   
45.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东汉至三国时期的姜城城门遗址中出土一具大型石兽,其制作年代在东汉末期,在同时期的城门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意义重大。其出现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一方面,本地区东汉晚期以来流行的墓前石雕虎形翼兽是其形象的直接来源,而这些石雕翼兽可能与中原文化的输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有关。另一方面,该地区当时为汉、夷、羌的交接处,据相关文献记载,此种城门石兽与该地区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心理有关。东汉末年,该地区汉夷关系一度紧张,汉人根据夷人畏惧神灵怪兽的心理,在城门口放置大型石雕虎形翼兽,用来威慑夷人。而此种石兽则在夷人的反叛中被破坏,汉族官吏的颂碑也多次被凿毁,整个城门也毁于兵燹。该石兽、石碑、城门遗存及其毁坏痕迹为当时汉夷关系的一种物证。雅安地区特别流行此种大型有翼石兽或许也与这种历史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46.
汉集灵宫为武帝求仙所建,汉华阴县为高祖八年更名设立,二者均位于华山北麓。《水经注·渭水》对其地望记载明确,本无争议,但近人研究却逐渐将其位置相互混淆。汉华阴故城年代稍早于集灵宫,二者性质、年代和功能均存在较大差异。2010年,秦汉离宫别馆考古队调查华阴市境内,在此发现并详细调查了杨家城、瓦渣梁等10处秦汉时期遗址,采集到大量可供断代的遗物标本,为解决华阴境内秦汉时期遗址的性质提供了科学、详实的资料。其中杨家城遗址通常被认为是汉"华阴故城遗址",但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该遗址年代较晚,与文献记载的汉华阴县城不符,反而与汉集灵宫在年代和地望上非常吻合,应当是汉集灵宫遗址所在。考古队在杨家城遗址以东还发现了另外两个重要遗址—瓦渣梁与黄埔峪遗址,通过研究,发现这两个遗址当分别为汉华阴故城和华山祠所在。  相似文献   
47.
本文认为汉代的亭可分为边疆亭与内郡亭两大类,内郡亭又可分为都市之亭与乡野之亭。亭有多种职能,但其基本职能是治安。根据分布地域的不同,亭的职能有所偏重。《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的“十里一亭”和“十亭一乡”主要是针对乡野之亭做出的概述。前者强调亭舍间的距离,在社会实际中基本得到了体现;后者强调一乡之内亭部的分布密度,它往往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从统属关系看,亭长属于县的官吏编制,同时接受郡都尉的管辖。  相似文献   
48.
汉代买地券的实质、渊源与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今见东汉买地券均为随葬明器,并非实在的土地买卖文书,而是“实在的冥世土地买卖契约”:买地券所涉及的买卖双方、见证人均为亡人,所买卖之对象———墓地所有权是冥世所有权,其田亩面积、所用之钱亦仅具冥世意义,也就无须亦不可能与现世实际墓地亩数及现世土地价格相对应。(2)今见东汉镇墓文在时间、空间上均与买地券并存,其功用、性质与买地券并无本质区别:二者都是向地下鬼神通告亡人之殁亡,并祈求得到地下鬼神的接纳与保佑,只不过镇墓文以铅人、金玉奉献给地下土神以解除丧葬动土对地下神的冒犯,而买地券通过向地下鬼神购买葬地以得到地下鬼神的保佑。(3)买地券与镇墓文之源头,至少可上溯至西汉前期墓葬所出之告地策;告地策、镇墓文、买地券三者之间的功用与性质基本相似,演变之迹也比较清晰;至于三者与战国楚地墓葬所出遣策(物疏)有无继承关系,则尚不能确定。(4)告地策、镇墓文与买地券起源于民间巫术,书写者主要是巫觋(东汉中后期亦有“道中人”);书写规则与书写内容主要取决于巫觋方术的准则,而并非亡人及其墓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9.
居延、敦煌等地出土的屯戍简牍表明,汉代边塞建立了严格的徼巡制度。各亭隧吏卒轮流值勤,每天沿着边塞巡察,检视天田,防止有人非法穿越边塞天田外逃。吏卒巡视边塞的情况详细记录于日迹簿,每个月逐级上报、汇总,是保证徼巡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遇有逃亡事件,戍边吏卒需要搜索所管辖地段,协助搜捕。边塞徼巡制度对内可以协助控制社会治安,对外可以防止匈奴等敌对力量的侵扰、掳掠,为维护封建政权的稳固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文学经学化是郑珍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郑珍文学创作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本文分析了郑珍文学经学化形成的原因、特点以及表现方式,揭示了经学与文学在郑珍诗文创作中的密切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