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06篇
  免费   3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420篇
  2022年   422篇
  2021年   503篇
  2020年   417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569篇
  2014年   1808篇
  2013年   1972篇
  2012年   1916篇
  2011年   1523篇
  2010年   1289篇
  2009年   1266篇
  2008年   1288篇
  2007年   1039篇
  2006年   1145篇
  2005年   960篇
  2004年   1563篇
  2003年   1054篇
  2002年   733篇
  2001年   492篇
  2000年   504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61.
历史时期河西走廊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是我国古代西北多民族多文化分布的重要地区,民族文化交流与整合持续发生。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多民族文化发展过程、动因及机制的分析,认为异质文化因子的不断介入,使河西文化在变化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取得一致。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整合是形成河西走廊以汉族儒家文化为主体兼容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地域复合体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862.
本文认为汉代的亭可分为边疆亭与内郡亭两大类,内郡亭又可分为都市之亭与乡野之亭。亭有多种职能,但其基本职能是治安。根据分布地域的不同,亭的职能有所偏重。《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的“十里一亭”和“十亭一乡”主要是针对乡野之亭做出的概述。前者强调亭舍间的距离,在社会实际中基本得到了体现;后者强调一乡之内亭部的分布密度,它往往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从统属关系看,亭长属于县的官吏编制,同时接受郡都尉的管辖。  相似文献   
863.
在晚清民初的历史语境里,中国传统的“文明”和“文化”概念先是大体经历了一个摆脱轻视物质、经济、军事方面的内容,形成内蕴进化理念的新的现代“文明”概念——广义的现代“文化”概念,再从另一维度部分地回归与“武化”、物质化相对的中国传统“文明”和“文化”的关键内涵,进而获取新的思想资源、重建一种新的狭义“文化”概念的过程,最终复构成了一个广、狭义内涵并存的、带有矛盾性的现代“文化”概念结构。这两个重要的现代概念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同时也是当时的中国人运用它们进行社会改革的实践过程。戊戌时期,现代“文明”概念已经在趋新士大夫中逐渐流行开来,并携带一系列现代性主导价值观念,成为维新运动得以全方位展开不容忽视的思想依托;而狭义“文化”概念的出现及其与广义概念的合构,则影响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进程。  相似文献   
864.
汉代买地券的实质、渊源与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今见东汉买地券均为随葬明器,并非实在的土地买卖文书,而是“实在的冥世土地买卖契约”:买地券所涉及的买卖双方、见证人均为亡人,所买卖之对象———墓地所有权是冥世所有权,其田亩面积、所用之钱亦仅具冥世意义,也就无须亦不可能与现世实际墓地亩数及现世土地价格相对应。(2)今见东汉镇墓文在时间、空间上均与买地券并存,其功用、性质与买地券并无本质区别:二者都是向地下鬼神通告亡人之殁亡,并祈求得到地下鬼神的接纳与保佑,只不过镇墓文以铅人、金玉奉献给地下土神以解除丧葬动土对地下神的冒犯,而买地券通过向地下鬼神购买葬地以得到地下鬼神的保佑。(3)买地券与镇墓文之源头,至少可上溯至西汉前期墓葬所出之告地策;告地策、镇墓文、买地券三者之间的功用与性质基本相似,演变之迹也比较清晰;至于三者与战国楚地墓葬所出遣策(物疏)有无继承关系,则尚不能确定。(4)告地策、镇墓文与买地券起源于民间巫术,书写者主要是巫觋(东汉中后期亦有“道中人”);书写规则与书写内容主要取决于巫觋方术的准则,而并非亡人及其墓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65.
徐枫 《中国钱币》2006,(4):78-78
一本专题论述会票的书终于出版了。这就是俞鸿昌著写的《中国会票概论》。读后第一个感觉是,会票作为中国古典票据,一向是比较深远莫测的,而今似乎就显现在眼前。它的身影隐现于近代票据之中,使数百年的历程顷刻犹如咫尺之间。上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月坛邮票交流市场上出现一些宣化乾顺兴店号信票,后来又出现一批河北东口福庆园、永兴货店兑票。后者数量很多,且系私家发行的汇兑票据,不同于银票、钱票,为藏家所漠视。唯独本书作者意识到这可能就是会票,及时收集,作为研究探讨会票的基础,并历经十多年的寻访,扩展品种,形成系列。这一漫长的过…  相似文献   
866.
NEW BOOKS     
Political History of Tibet: Recent Three Centuries; Tibet in Archives of Mongolian and Tibetan Affairs Commission;Wang Furen and Tibetan Studies; Cultural Ties Between the Han and Tibetan in Ancient Time; Exploring the Roof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867.
Tibetan Mastiff     
About twenty or thirty years ago,the Tibetan mastiff served only as a shepherd dog for Tibetan herders,but today it has a five,six or seven-figure Yuan worth.  相似文献   
868.
代茜 《民俗研究》2006,(3):67-80
一、土家烧饼风靡全国2005年,一种名叫“土家烧饼”的风味小吃风靡全国,似乎一夜之间遍及各地的大街小巷。“土家烧饼”来自湖北土家族的聚集地恩施,土家人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做成别具风味的表面撒有馅料的圆形烤饼。自2005年5月第一家土家烧饼店在武汉出现至今,土家烧饼已由我国的西部逐渐向东扩张。这些“土家烧饼”店无一例外地有着相似的店铺装饰,翠竹、红线、簸箕等“土家族”店面装饰元素;叫着相似的店名:“土家族烧饼”、“土老冒烧饼”、“土家烧饼大王”、“掉渣烧饼”、“土掉渣烧饼”、“掉馅的烧饼”、“土家西施烧饼”等。短…  相似文献   
869.
车振华 《民俗研究》2006,(3):222-226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儒道互补,而以儒家思想为主。儒家思想又富于浓厚的道德色彩,信奉的是伦理中心主义,因此伴随着儒家思想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文化中一切精神层面的东西都蒙上了伦理的色彩,文学当然也不例外。以中国古代较早传入西方并引起很大反响的文学作品为例,如《好逑传》,之所以能得到歌德的好评,就是因为它以才子佳人的故事演绎了儒家“发乎情而止乎礼”的思想,富有东方道德的浪漫色彩。而《赵氏孤儿》除了与西方文学相类似的“复仇”主题外,其中蕴含的“忠”、“义”观念也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面镜子。我们因为深深浸淫于儒…  相似文献   
870.
早期章门弟子与"民俗学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毅 《民俗研究》2006,3(4):24-33
章门弟子是一个曾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风云一时、举足轻重的学术文化群体。它的阵容十分庞大,然而就其中坚主体而言,无疑是章太炎始终念念不忘的早期弟子。他们不仅著述宏富、造诣精深,而且均先后执教于国内各知名大学,有些人还长期执掌某一研究机构或文化团体。缘此,他们能有机会充分阐扬学术观点与文化主张,并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从而有力推动了中国现代学术转型。这其中,“民俗学运动”的兴起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即拟就此展开详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